就提到,这时的昆阳城中仅仅只有军队八九千人,刘秀害怕守不住城池,误了全军大计,于是派遣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城中,自己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人骑马趁着晚上冲出昆阳城南门,到外面去调集兵力。
当时王莽的先锋军队到达城下的有近十万人,与刘秀军队相比,昆阳城中守军的十倍之多,刘秀虽然作战骁勇,却很难冲出敌人固若金汤的包围圈。因此,只能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用城中军队在城上擂动军鼓,让敌人误以为城中守军会出城接受挑战。自己十三人自从小路中逃出生天。
十三人每次遇见敌人,都只会躲避而不会交战,可谓谨慎小心之至,所以这一路也还比较顺利。到了郾、定陵之后,刘秀调拨各营全部兵力前去援助昆阳,但是众将却贪惜财物,打算分出部分兵力留守。如此目光短浅,怎么能够成就大事,这对任何一个有点见识的人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
刘秀果然非比寻常,他不但没有半分生气,还劝慰大家不要为了一点小财就失了本性,人生中的大财还有很多,以后大业办成,少不了金银财宝。众人见他如此一说,心中羞愧难当,亦对刘秀的见识十分佩服,于是一一整装待发,听从刘秀的指挥。
王邑一心要攻克昆阳,谋士严尤为了能够让王邑改变策略,先去围攻正在攻打宛城的刘伯升军队。可严尤几次三番不惜性命向王邑进言,都没有结果,王邑知晓严尤在军中很有德威,因此自己也不能责罚于他。严尤之言,不但没有收到自己预料的结果,反而更加坚定了王邑攻取昆阳的决心。
为了尽快攻下昆阳,王邑派兵将昆阳城重重包围,升起云车从上面俯视昆阳城中,其部队更是旌旗布满原野,钟鼓之声传出数百里以外。一时间,昆阳城外杀声震天。
眼见昆阳城就要守不住了,王凤等人知道一旦城破,必定是鸡犬不留的结局。为求自保,王凤只能试图向王寻乞降,哪知王寻、王邑二人心中早就有了计划,心想这昆阳城眼看已经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如果是依靠敌人投降才攻下昆阳的话,一者不能泄及攻不下之愤,二者则是不能显示自己军士的雄壮威武,大大地失了自己的面子。因而,对于王凤的乞降,王邑、王寻不过是一笑置之,并让使者带回去一句话,让王凤洗净了脖子等着大军来砍杀。
严尤闻讯,急忙赶到中军大帐,想要阻止王邑的做法,哪知等他到了王邑大帐所在,使者早就被轰走了。只能看到王寻、王邑以为胜利就在顷刻之间,心里得意洋洋、不可一世的样子。
这年六月己卯日,刘秀便和召集来的队伍一起向前方推进,他率领一千多步兵和骑兵进军到距离王莽的军队有四五里的地方扎营列阵。王寻、王邑也派出数千人马迎战。
为了鼓舞士气,刘秀率一个小分队冲入敌军杀了一个回合,剿灭敌人数十余。众将眼见刘秀如此英勇,王莽军队却如此不堪一击,不禁又惊又喜。刘秀知道众将军看见自己作战骁勇,兵锋所向如入无人之境,必会前来助战,遂率领军队向前,不顾一切地奋力冲杀,王寻、王邑的军队向后退去,各部人马一齐乘胜追击,斩下成百上千敌人的首级。
刘秀乘胜追击,连连取得胜利,于是军队向前推进,而敌人则不断后退。所谓“兵败如山倒”,大概就是眼前的这个样子。
这时刘伯升攻占宛城已经三天了,而刘秀一心与敌人交战,对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还不知道。为了尽快取得战争的胜利,刘秀便想出了一条攻心之计。他让人装扮成刘伯升的人,从宛城方向来到昆阳,报信说“宛城之下,城门已破。敌军溃败之下,或降或逃,此番大胜,军威大振,不日援兵必到”,又让送信的人故意把信失落了。
王寻、王邑得到了信,知道了这个消息,心中很不高兴,特别是现在义军众将已经取得了多次胜利,胆量更加壮大,无不以一当十。如此下去,自己一方虽然有百万大军,却难以经得起消磨,最终士气一堕,大军虽然人数众多,却都会变成一只只待宰的绵羊。
刘秀将信传到王邑之处,见他们寨门紧闭,高挂免战牌,就知道此番自己的计策已经取得了成功。遂他率领三千不怕死的勇士,从城西渡水冲击敌军最精锐的中坚,王寻、王邑的军阵一见敌人如此英勇,心中胆怯,马上就开始混乱起来。刘秀乘着锐气不可挡之势,率军队摧毁了敌阵,从而杀死了王寻。
城中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