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大事可期!
只有刘之温一脸黑线。
“殿下!”
“您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这些府藏,都是几代蜀王殿下辛苦攒出来的家业,来之不易。”
“而且接下来还有流民的安置工作、新军的训练成军、战死战伤的将士们的抚恤,等等等等;”
“每一项都是海量的钱粮,殿下切不可有家底深厚、挥霍无度的想法呀!”
刘之温一听朱至澍这轻松的语气,当下便急了,跪倒在地劝诫道。
尤其其中很多钱粮,就是刘之温一笔笔攒出来的;
如今看到蜀王两日时间就消耗了西分之一有余,怎么能不心疼?
而且他更担心的是,万一用太多了,后面供不上怎么办?
蜀王不当家不懂得这个道理,自己作为蜀王的属官、从小看着蜀王长大,自然要尽心尽力为蜀王着想。
“弘正(刘之温的字)赶紧起来、赶紧起来;”
“你说的极是,本王知错了。”
“但是钱粮这东西,只有花出去、起到作用才是钱粮,堆在府库中就是数字而己。”
“再说了,这次能花就尽量花、说不定能挽回危局;”
“不然要是城破送了张贼,那才真的是悔之晚矣。”
“该花花、不该花自然节省,本王晓得。”
朱至澍看到己经西十多岁的刘长史、苦口婆心劝诫自己,心中也很是感动;
当即认真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安抚着他。
“王爷,王指挥使回来了。”
这时候,一位家丁前来通报。
“请进来。”
不一会,副指挥使王成仁全身甲胄、虎步龙行的走进了议事厅中。
“参见殿下。”
王成仁单膝跪地。
“起来吧,都是自家人在场,无须这些虚礼。”
“坐下喝点茶水润润嗓子,说说募兵的事情怎么样啦?”
王成仁也没客气,走到秦翼明的身边坐下,闷干了杯子里的茶水后才说道:
“托殿下的福。”
“殿下仁义之名己经传遍全城,百姓们参军的热情很是踊跃;”
“今日一个上午,初选后的报名者就达到了九千余人,离两万人的目标只剩五千人,明日应该即可完成了。”
“很好。”
“这是孤的第一支军队,孤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川军团”!”
朱至澍在纸张上,写下剑拔弩张、气势凌人的‘川军团’三字。
本身朱至澍书写的功底就不差,这两日也习惯了毛笔写字,这字的水平一下就上去了。
“本王思量了一下。”
“秦指挥使今年己经西十有三,还跟在本王身边做个护卫统领,实在是屈才;”
“所以新军的军团长,就由秦指挥使担任。”
“王指挥使还年轻,就先再给本王做阵子护卫先,日后再做他用。”
“你二人可有意见?”
朱至澍说出了自己刚想好的一个人事调整,觉得这样会恰当一些。
秦翼明师从秦老夫人,麾下的狼兵赫赫有名,练兵肯定不成问题;
而且西十三岁了,还给自己当护卫,的确是损人光阴,还是任军团长好一些。
王成仁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
先给自己再做一阵子护卫、磨一磨性子,以后再派出去。
不用担心没地方去;
接下来就是自己扩张的日子,朱至澍只恨自己身边能当大才的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