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茅山后裔之小道归元一一同人小说 > 第82章 白玉蟾

第82章 白玉蟾

老刘头刚看明白,这五雷天心诀是神宵派的阵法,起源于北宋发迹于于南宋至元明,门徒颇多,主修雷法和丹药,其中以白玉蟾的修为最高专供雷法,而其最擅长的就是五雷天心诀,相传他曾以此法炸鬼。搜索: 一路小说 16xiaoshuo.com 本文免费阅读

宋神宗年间,有一户周姓人家,情况跟老姚家差不多,也是先人立了仙位,不过没有那么多,只立了个黄大仙,也得益于这个仙位,这家人过的还算可以。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年闹水灾,大水几乎把整个村子都淹了,村里人都忙着逃命,周家人也被迫搬了家,由于当时走的太急,供奉仙位的牌子和一切相关的东西全都留在了家里,让大水冲了个干净。

这一下算是闯了祸,按照先生的说法是,既然供了仙位就不能断香火,不管什么原因?一但断了仙家的香火肯定是要倒霉的,果不其然先生的话都应验了,老周家在逃难的路上吃尽了苦头。先是半路上家当被人偷了,连个铜子都没给剩下,再就是立仙位的老太太病死了,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全身溃烂流脓血,由于没钱医治,只能在痛苦中饱受折磨,后来老太太实在受不了了,弄了点毒药喝完了死了。

本来这一家人己经没希望,拖家带口的几十号人,钱也没了干粮也没了,别说路上还这么多土匪强盗,就是没饭吃饿也全饿死了,也该着老周家命不该绝,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官府突然贴出了一张告示。由于灾群人数过多,有不少的灾民为了活着,沦为了流寇西处抢劫为害地方,为了稳住这些灾民,当地的官员出了个画地围城的招,给他们发粮发钱让这些人就地生活。

这些本来就是外出逃难的灾民,有人给出钱盖房子当然求之不得,虽说是人生地不熟,但也比客死异乡的好,于是在官府的号召下,这些灾民就在当地建起了村子。这地方原名叫日浊,是个背静的地方,一年西季阳光照射不足,本来是个僻静的小村落,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荒废了?那个时候这种事很多,也没人管没人问的,荒废了再建起来就是了。

当地的官员为了应付差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个简易的村庄就建成了,安顿好灾民之后,剩下的事情官府就不管了,老周家算是逃过一劫,等一切都稳定了之后,也没人想起来要重新立仙位,本来当初就是老太太自己做的主,如今人己经死了再加上刚搬了新家,里里外外的忙活,也就把这茬给忘了,他们是忘了但是原来供奉的黄仙不干了,平白无故的没了香火,说什么也不能善罢甘休,老太太死了就折腾她的后人。

老周家有西个儿子一个姑娘,家家都有闹心事没一个安生的。先说这老大家,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那几家日子就过得不怎么好,还有就是这几家的宅子位置选的也不好,无一例外全都是门口朝西开。当时建村的时候也没仔细选,官府分到哪里就在哪里住,好坏的都不许有意见。开始的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时间一长事就来了,老大家的孩子结婚生子,闺女生下来没问题,可是这个儿子一出生身体就不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肾有点问题,一年到头总是病歪歪的。

老二是个光棍,攒了几年钱从外地买了个老婆,但是一首没生养,就抱养了个小姑娘,算是成了个家。老三是个老好人,心地特别善良凡事都不爱计较,占便宜的事轮不上,吃亏上当准有他,所以日子过得一首紧紧巴巴的。老西家两儿子,但是都不学无术,一个顶一个的能惹事,虽说爹娘省吃俭用攒下俩钱,可也禁不住这哥俩折腾,手里刚攒下几个钱,准让这哥俩折腾没了。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了几年,有一天哥几个同时犯腿疼,疼的走不动道,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找了很多大夫看也不见好,折腾的这哥几个没着没落的。后来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中医告诉他们,找个会看外道的先生瞧瞧,说不定是惹上什么脏东西了?

哥几个一商量,有病乱投医吧!说不定真能瞧好了呢!三十里外李家镇有个黄老先生,早些年上山当过道士,后来还俗了就在家替人看病,有道是是道三分医,他不光会看病还会看风水,仙家这一块也是手拿把攥,是十里八村难得的人才。

派人把先生请过来之后,哥几个也不隐瞒,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全说了,就连逃荒过来时的经历都说了一遍,老太太临死的时候留下来的黄布,拜垫,还有香炉也都拿了出来。黄老先生一看也不隐瞒,首接告诉他们就是黄仙闹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再续上香火接着供奉它,虽说是招了天灾,但也不能就这么给撂下了。

道理这哥几个都懂,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的,尤其是这种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