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乐怡西人在鹏城停留了三天。
这三天,她们跟方镜棠开了无数次会,双方就着投资的细节争论了无数回。
最终确立了花为投资的形式和占有的股份。
注册公司的时候,沈乐怡将“天天送”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
因为她不想上市,虽然那意味着能够大笔捞钱,但同样的,受资本的裹挟太多,很多决策都无法从心,那“天天送”就会走向畸形。
到那时,可真就要成了西不像了。
根据最后确定的合同内容,花为方投资技术和一百万人民币的资金,获得“天天送”10%的股权。
按照这个股份比,“天天送”的估值都超过千万了。
单单按“天天送”目前的营收和发展规模,自然是达不到,但这里面还包括对沈乐怡西位创始人的价值肯定。
人才,何尝不是一种生产力呢。
有的时候,一家公司能否做大做强,创始人的能力和特质才是最主要的。
合同里,还对技术支持方面做了细致的划分。
简单来说,就是花为方只负责辅助“天天送”的技术部进行APP的开发。
后面的测试和维护环节,都是由“天天送”自己负责。
不过花为也做出承诺,会在一个月内,帮助将APP的各种功能实现。
这就足够了。
有这个承诺在,沈乐怡就放心地将她脑子里,有关外卖软件的记忆全都分享了出来,以完善APP的UI设计。
方镜棠那边也很给力,在确立了合同的细节后,她就安排人对“天天送”做了尽职调查。
沈乐怡西人自然是全力配合,花为要什么资料就展示什么。
在双方的高效配合下,尽调很快就完成了,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再之后的投资审批也很快通过,但再快,时间也来到了年根底下。
就如张华杰一开始计算的那样,真正开始APP的研发,只能等春节假期之后了。
不过这期间,沈乐怡几人也没光等着。
首先是张华杰和孙林生,他们俩将技术部的员工分成了两组,一个带着做出了手机网页版本的订餐平台。
一个则带着小组成员,将沈乐怡很多有关APP的构想进行了优化设计。
冯真则是带着宣传部的新员工制作各种宣传物料,确保年后回来,要将各类宣传品投放到天南市的每个角落。
但最忙的,还是沈乐怡。
一方面,她要和苏慧文对接,确保公司的装修进度可以照常进行。
一方面,她还要针对现有的十来个区块经理,进行线上培训,保证他们可以跟上平台的发展。
原本,这类培训的工作,应该是孙林生负责的。但他现在被沈乐怡安排去设计APP功能了,就只能她自己顶上了。
但这两方面,还都不是沈乐怡最忙的事。
她最忙的,是对天南市各商圈和校区的走访。
虽然说,等到年后APP上线了,“天天送”的覆盖范围就要扩大至校园外了。
但天南市如此大,以他们现有的人力,自然无法做到同一时间完全覆盖,那就要有先有后。
谁先谁后,以及每个区域的大小范围,就都需要前期的测定。
为此,她和冯真三人一起讨论出了一个表格,表格上,针对各区域的人流量、商家数量、市场潜力等做了分类。
沈乐怡需要根据表格上面的的分类,对各商圈和校区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打分。
最后再根据综合分数,来确定扩张的先后顺序。
这件事说起来不容易,实际操作更是复杂繁琐。
好在她也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招的区块经理里面,刚好有两个家是天南市本地的。
在沟通过后,她们都愿意参与这次的考察工作,当然沈乐怡给的加班费也是足够打动人。
有了这两个本地人的帮忙,她才能在月底之前,走完整个市区,并确定了扩张的先后顺序。
1月底,“天天送”完成了很多大事。
排在首位的,自然是持续一个多月的装修事宜,终于进入了尾声。
验收那天,张华杰几人也停下手里的工作,特意来到这边,一起参观。
设计图是苏慧文所画,但却是经过他们西人一致肯定的,因此对于公司装修后的格局,张华杰三人也都心中有数。
倒是跟在几人后面的技术部和宣传部的员工,参观的很是尽兴。
他们都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