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捡漏985,从大学一路狂飙 > 第三百零六章 紧锣密鼓

第三百零六章 紧锣密鼓

前世有过多次薅羊毛经历的沈乐怡对此很有发言权,一次两次不算多,十次八次才正常。

毕竟,免单的刺激带来的,是下单用户的增多,那给到商家和骑手的配送餐压力也会随之增大。自然的,订单会出问题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了。

“天天送”这种少而精的管理模式,肯定是不适用那些纯靠抢地盘扩张的外卖平台的。

可你把这个道理讲给用户听,用户会理解吗?

笑话,用户要是理解了,那这个世界就不会存在矛盾了。

而“天天送”要培养的,其实还不止用户的消费习惯,商家和骑手方面,也有类似的手段。

先说商家。

“天天送”其实也是有补贴活动的,只不过补贴都是给到了商家和骑手的。

虽然“天天送”的初始佣金高,但只要商家按照平台要求进行经营,那么给到的补贴也不少。

同时,平台还会经常组织活动,刺激用户消费,对于当月接单数低于平均值,且品质为优的商家,平台还会派出专业人士,帮助其想办法增加销量。

不过前两条还都只是平平,后面这条才是王炸。

凡是入驻“天天送”的商家,平台都会免费为其设置专属的打包袋及一应包装。

并且,还会为商家的页面进行免费优化设计,提升页面的美观程度。

这方面的服务,是沈乐怡牵头,让“天天送”和慧乐设计达成了深度合作。

苏慧文招了很多的设计助理,刚好可以借用这些设计任务,来锻炼能力。

而平台则能以几乎白菜价的花费,得到一大批精美的设计方案。

与此同时,“天天送”的后台每周还会帮助商家进行财务统计,如果商家将每餐的配菜价格输入到后台,平台还能帮助核算成本。

并根据算法,为商家推荐控制成本后的新菜谱。

总之,就是怎么方便商家怎么来。

和针对用户的思维一样,尽全力将商家培养成个宝宝。

当然,这针对的是大部分的商家,少部分愿意自己思考的商家,平台也很鼓励,并且还设置了相应的创新基金。

针对骑手的福利那就更多了,安全等各方面的保障全都配备的足足的。

现有的这些还不算,沈乐怡计划在开学后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他们的工作就是思考用户或商家骑手想在平台获得什么样的服务。

被通过的建议,就会更新到对应的板块中,不断优化平台的服务。

后世,有一位政府发言人曾经提到过,互联网平台的性质,本身就是服务。

只有着眼于服务本身得到的报酬,才是这些平台真正应该有的收入。

沈乐怡对这个观点很是认同,后世小黄外卖为什么会遭到全网黑?不就是因为赚了服务以外的黑心钱么。

“天天送”想要在不烧钱的情况下,活下来,靠的也得是比其他家更多更贴心的服务。

接下来的半个月,张华杰带着团队,彻底地投入到APP的研发任务中。

孙林生每天上午都会去到花为技术部转一圈,满足了团队众人的不同需求后,下午则回到酒店进行线上培训。

冯真则是将营销部分成了两个部门,一个是宣传部,一个是市场部。

悦悦,大名舒晴被提为宣传部的经理,带着团队进行线下和线上的宣传工作。

冯真本人则带着市场部的几个员工,开始对天南市的各大商圈进行调研审核工作。

“我打算借此机会考察一下他们,根据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从中选出一个市场部经理出来。”

沈乐怡对冯真的决定举双手支持。

而她本人,除了日常应付彭志飞的“诚意”,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面试、面试,还是面试。

面试通过的实习生,就会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被沈乐怡分到宣传部和市场部去。

培训?公司初创,哪有时间搞什么岗前培训,首接上岗干活,适不适合,工作一段时间就知道了。

基础员工以外,沈乐怡也一首在寻找着管理层人才。

可惜,目前还收效甚微。

主要是,能力不高的,沈乐怡看不上;特别有能力的呢,还瞧不上“天天送”现在的规模。

沈乐怡打算再等上一周,要是一周后还招不到合适的,就只能去找专业的猎头帮忙了。

好在线上培训那边进展的很顺利,马俊梁等11位区块经理交的作业也越来越成熟,让沈乐怡繁忙的心情得到了一丝慰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