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南洋1933 > 第70章 尝试与挫折

第70章 尝试与挫折

邦部队,还空投给欧洲各地的抵抗组织。

司登冲锋枪由47个零件组成,结构非常简单,绝大多数组件是冲压而成,只有枪机和枪管需要机床作业。枪托是一根钢条和一块钢板焊接而成,枪身是一根钢管,透过枪栓槽可以看见里面的弹簧。它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也被敌方赏识,德国在二战末期苦于原料短缺,开始生产MP3008以替代MP40,而MP3008整个就是司登冲锋枪的翻版。

司登冲锋枪有两个致命弱点,让盟军士兵牢骚满腹。首先它的弹匣和供弹装置照抄德国MP38,经常会卡壳;其次它的保险装置很不可靠,稍微一碰就会走火,不少盟军士兵还没到达前线就被自己的冲锋枪击伤甚至毙命。无论如何,司登冲锋枪庞大的数量和简单的构造,使其依然在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40年代的时候,二战打得如火如荼。当时,不少盟军士兵不是被敌人打死,就是被斯登冲锋枪打伤或打死。所以,有些军队规定拿斯登冲锋枪都要走在前面,避免误伤战友。英国士兵相信,只要将司登冲锋枪扔出去,绝对会有走火的枪弹击伤敌人。很快,这种枪成了盟军士兵最痛恨的武器。

……

字保中看着前面整整一排的实验品,有原版9mm口径的、改版7.92mm口径的、改版7.62мм口径的甚至还有六点五口径的。

好不好外表说了不算,一番打靶测试下来,怎么说呢?

聊胜于无吧,首先是卡壳问题,这个字保中虽然己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没想到他卡壳故障率这么高呀。

其次是准头的问题,这个枪太短太轻,枪口特别的跳,虽说不至于偏离个一百八十度,可在部队冲锋过程中,这绝对是友军收割机。

同时吧,这把枪的弹夹设置在侧面,侧面供弹的设计决定了这把枪适合扫射,且需要双手持枪。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目前实测射速达到550发每分钟,然而弹夹供弹只有32发。也就是说一场遭遇战中,己方士兵一梭子下去,一个弹夹的子弹打没了,后续火力立马出现断层,这在战场上是致命的。

后勤补给也是个问题,二战时期东洋罗圈腿矮子没有那个技术造出冲锋枪么?

非也,这种看一眼就能记住构造的枪械往往是最简单的,甚至比日造三八式步兵枪还要简单,然因为东洋本土资源匮乏,无力支撑如此大子弹消耗的缘故,东洋罗圈腿矮子首到二战结束都没有大规模装备冲锋枪。

说发展区家大业大,那得看和什么人对比,和缅北的土司民地武相比,发展区可谓是一个庞然大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区是目前整个英缅地界最大的武装。

然要和一个国家相比,发展区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苟着发展了这么久,其实力甚至还不如滇省一个省西分之一的实力。人口少地盘小底子薄始终是制约着发展区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字保中统一口径的尝试还是失败了,冲锋枪用7.92mm口径弹药很明显是不科学的,口径变小以后的冲锋枪其穿透力和杀伤力明显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其有效射程更是从两百多米下降到一百米出头。

这就意味着发展区的战士必须端着冲锋枪冲到一百米以内,而此时敌人却可以在两百米之外,用最古老的老套筒汉阳造对发展区战士一个一个点名射击。

这样的战争不是字保中想要的,好在字保中也早有心理准备,毕竟发展道路上一点挫折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另外一个消息倒是让字保中高兴了一阵子,是的,另外一款不同于司登冲锋枪的完美枪械样本被搞出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