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店主是否记得有人购买过这样的钢锯条。但钢锯条太过普通,市场上随处可见,这条线索很快就断了。案件似乎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每一次的尝试都换来失望,专案组的成员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助,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却始终找不到那一丝光明。
就在案件陷入僵局之时,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陈世贤临危受命,参与到了这起案件的侦破之中。陈世贤在刑侦领域堪称传奇人物,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专业知识,犹如一把利剑,破获过无数疑难案件 ,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
陈世贤刚抵达天祝县,甚至都来不及好好休息,就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一头扎进现有的案情资料和尸检报告里,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要点:首先,121 个头骨的数量之多超乎想象,这绝不可能是单一案件,大概率是连环作案的结果;其次,这些头骨状态各异,新旧程度截然不同,显然并非来自同一时期和地点;第三,从骨骼形态能够判断出,死者涵盖了男性、女性,老人以及青壮年,如此大范围的涉及不同人群,凶手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这成了萦绕在陈世贤心头的一个巨大谜团。
一位警员提出了疑问:“可是,制作嘎巴拉碗需要经过严格的宗教仪式,这些不法之徒会懂得这些吗?”
陈世贤扶了扶眼镜,回答道:“他们可能并不懂宗教仪式,但他们知道嘎巴拉碗在市场上的价值很高,只要能制作出外形相似的碗,就能卖个好价钱。\x~x`s-c~m¢s/.?c·o¨m?而且,他们很可能有买家,这些买家并不在意碗的制作过程是否符合宗教规范,只在乎它的稀有性和收藏价值。”
经过一番讨论,专案组的成员们都认同了陈世贤的推测。他们决定,从嘎巴拉碗的市场入手,调查是否有非法交易的线索。他们兵分几路,走访了各地的古玩市场、文物商店,询问了许多收藏爱好者和经销商。每到一处,他们都详细地询问是否见过有人出售类似嘎巴拉碗的物品,以及相关交易的细节。然而,大部分人都表示没有见过,或者对此事讳莫如深。
就在大家感到有些沮丧的时候,在兰州市的一家古玩店里,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家古玩店位于一条狭窄的小巷子里,店面不大,却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玩。专案组的成员们走进店里,表明身份后,店主一开始还有些紧张,眼神闪烁不定。但在陈世贤的耐心劝说下,店主终于透露,他曾经见过有人出售嘎巴拉碗,而且价格非常昂贵。
他说,这些碗的制作工艺虽然粗糙,但外形看起来很逼真,应该是用真人头骨制成的。他还提供了一个线索,说这些碗是从一个名叫刘某的人手中买来的,刘某是永靖县人,经常在各地的古玩市场上活动。刘某身材消瘦,留着一小撮胡子,为人十分狡猾,每次交易都小心翼翼,生怕被人发现。
专案组立刻对刘某展开了调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关于刘某的信息。很快,他们发现,刘某是一个文物贩子,长期从事非法文物交易活动。他的行踪不定,经常与一些不法分子勾结,贩卖各种文物。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决定对刘某进行跟踪监视,希望能找到他与头骨案的关联。
经过几天的跟踪,专案组终于发现了刘某的一个秘密据点。那是一个位于偏僻郊外的仓库,周围杂草丛生,十分隐蔽。仓库的大门紧闭着,只有偶尔会有几个神秘的人进出。专案组的成员们悄悄地包围了仓库,他们隐藏在草丛和树林中,密切关注着仓库内的动静。
在一个月色昏暗的夜晚,刘某像往常一样,来到仓库与几个陌生人进行交易。仓库内
,刘某和几个陌生人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桌子旁,桌上摆放着几个刚制作好的嘎巴拉碗。昏暗的灯光下,这些碗散发着诡异的光泽。刘某得意洋洋地说:“这次的货,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保证能让你们赚得盆满钵满。”
就在他们讨价还价之时,专案组的成员们如神兵天降,迅速冲进仓库。“不许动,警察!”随着一声大喝,仓库内瞬间乱成一团。刘某等人惊慌失措,想要逃跑,却发现西面八方都被警察堵住了。经过一番搏斗,刘某和参与交易的几个陌生人全部被警方制服。
在对刘某的审讯中,他一开始还试图狡辩,拒不承认自己与头骨案有关。但在警方出示的大量证据面前,他的心理防线逐渐崩塌。最终,刘某交代了犯罪事实。原来,他得知嘎巴拉碗在古玩市场上价格不菲,便打起了歪主意。他与乔某、梁某等人勾结,在不同的地方盗挖坟墓,获取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