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什么,最后只能一脸无语地站在那儿,看着两人争吵。
就这么的,窗外的一大帮子人你争我吵,闹腾了一两天。
而屋里的小七,一开始本是沉浸在失去火炮的郁闷情绪里,后来听着窗外的争吵声,很快就听明白了,就俩字——兵员!
哪些兵员呢?自然是独立师的那一万兵。独立师跟着小七闹腾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小七火了,独立师更是一战成名。
他们的本领可多了去了,能挖地道,能埋雷,甚至还能造大炮!战斗力更是没得说,八天灭掉保城的敌人,三天攻破沙县,自打有了八路军以来,这战绩那可是头一份!说全国轰动一点儿都不夸张。
当咱副上级宣布独立师就地解散,现有兵员返回各自防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时候,所有的八路军部队都沸腾了。这么优质的兵员,谁不想要啊?
不要说女兵了——早在红军时期,咱队伍里的女兵就不在少数——就是老人团、儿童团,在大家眼里都是抢手货。
为啥呢?首先,独立师的人枪打得准。小七训练起来可是真舍得下本儿,每个人、每条枪,至少打出了上百发子弹!就这数字,己经超过正规部队战士们的一半以上了,有的兵到现在打出的子弹都还没有超过十发呢。
其次,他们能挖地道能埋雷。挖的地道怎么做到防空、防毒、防水,出口怎么隐蔽,怎么藏兵、运兵,那都是门儿清。还有那子母雷、蝎子雷、连环雷、雷下雷、雷中雷,各种花样层出不穷,玩得贼溜。更厉害的是,半数以上的人都会造大炮,这在其他部队里可不多见。
第三,战斗意识强。什么三三制、一点两面、三快三慢这些战术,不少的连排长还搞不明白呢,可独立师的人却运用得得心应手,玩得贼溜。
你说说,这样的兵员,哪个部队不稀罕?哪个指挥官不想把他们收入麾下?
终于睡饱了的小七,精神抖擞地“出关”了。在老王头心疼又欣慰的目光中,小七结结实实地饱餐了一顿,补充了足够的能量。然后,她神色严肃,大声发布了“出关”后的第一道命令:“独立师到赵家峪集结!”这一声令下,仿佛吹响了新的集结号,一场新的故事,似乎又要在这充满硝烟与热血的战场上拉开帷幕 。
小七一声令下,可把李云龙给乐开了花。他心里那叫一个美,就跟三伏天吃了冰镇西瓜似的,当即扯着大嗓门,风风火火地命令骑兵连以及全团的通讯单位:“全部出发,以最快速度把咱‘七师长’的命令传达到每一处角落!”
这命令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刮遍了各个防区。不管是哪个偏远的角落,也不管是谁管辖的区域,接到咱“英明神武的七师长”的指令后,所有的县大队、区小队、女兵连、老人团、儿童团,总之,除了各个八路军部队原本派来学习的正规军,那些“不在编”的人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热血沸腾地响应号召,纷纷赶来。只见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崭新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铮亮的光芒,鲜艳的红旗随风招展,气势恢宏,那场面,任谁看了都得热血澎湃。
眨眼间,整个赵家峪就跟炸开了锅似的,热闹非凡。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欢声笑语、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要说最热闹的地方,还得是咱独立团团部。独立团所有的军事主官都像闻到了腥味的猫,齐聚一堂,那场面,火药味十足。
张大彪第一个按捺不住,猛地站起身,大手一挥,底气十足地喊道:“我要十个连!这次说什么也得给我十个连,少一个都不行!”那架势,仿佛十个连己经是他囊中之物了。
沈泉一听,哪能示弱,脖子一梗,不甘落后地叫嚷道:“我也要十个连!凭什么你要十个连,我就不行?咱二营也不差!”一边说着,一边还斜眼瞟了瞟张大彪,满是不服气。
王全宝也跟着附和:“对,我也要十个连!三营也不能被落下!”声音虽然没有前两人那么洪亮,但那坚定的眼神,表明了他的决心。
紧接着,骑兵连、警卫连、侦查连、通讯连的负责人也纷纷发言,都想在这次扩编中为自己的连队争取到更多的人员和装备。那场面,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热闹得像个菜市场。
就连一营一连长黄连财也坐不住了,西处拉关系、走门路,满脸堆笑地跟团里的领导们套近乎,信誓旦旦地表示:“我的连,要发展十二个排!您就瞧好吧,我保证把一连带成全团最厉害的连队!”那积极劲儿,就差没把胸脯拍烂了。
李云龙看着这乱糟糟又充满激情的场面,心里乐开了花。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