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孚泗接过枪,手指轻抚过枪管和击发装置,动作熟练得不像第一次接触火器:"回大人,这枪射程不错,但击发装置过于复杂,雨天易失灵。\c¢u?i~w_e·i^j+u!.^i`n~f?o~若能将燧石夹角度调整十五度,并在火药池上加个活动盖板,哑火率可减半。"
周宽世瞳孔微缩——这正是历史上燧发枪改良的关键点,一个石匠怎会知晓?
"你识字吗?"他突然问道。
萧孚泗摇头:"小的家贫,未曾读书。"
"从今日起,你跟着我。"周宽世做出了决定,"169兵工厂需要你这样的人。"
"169兵工厂"这个古怪的编号让周围人都露出困惑的表情,只有周宽世知道其中的含义、这是他记忆中某个着名军工企业的代号,他借用过来,作为对这个时代的一种隐秘嘲讽。
,!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宽世亲自督导兵工厂的建设。
他凭借现代历史知识,设计了一套简陋但有效的生产线,将工匠们分成不同小组,分别负责枪管锻造、木托制作、弹药填充等工序。
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让习惯了单打独斗的传统工匠们很不适应,但在周宽世的铁腕管理下,没人敢提出异议。
萧孚泗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个不识字的石匠仿佛天生就理解机械的原理,不仅能迅速掌握周宽世教授的火器知识,还能举一反三提出改进意见。
一个月后,他已经能够独立设计一种新型的击发装置,将燧发枪的射速提高了近三成。
"大人,您看这个。"一天傍晚,萧孚泗兴奋地找到正在查看生产记录的周宽世,手里捧着一个奇怪的金属物件。
"小的琢磨着,若是给炮弹加上这个引信,可以在落地前就爆炸,杀伤范围能扩大不少。"
周宽世接过那物件,仔细端详——这分明是一个简易的碰炸引信,虽然粗糙,但原理完全正确。
历史上这种引信要到几十年后才普遍应用。
"你怎么想到的?"他压抑着内心的震惊问道。
萧孚泗挠挠头:"小的观察过年节时放的爆竹,有的在空中炸开,有的落地才响。就想,若是能让炮弹也在空中炸开,岂不是能伤到更多贼兵?"
这种直觉般的天赋让周宽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改变了战争形态的天才发明家。
他拍拍萧孚泗的肩膀:"从明天起,你负责弹药作坊,需要什么材料,直接找周禄支取。"
随着兵工厂的运转步入正轨,周宽世的野心也在膨胀。
他秘密绘制了几种超越时代的前膛炮设计图,计划在适当的时候投入生产。
这些火炮如果能够批量制造,将在未来的攻城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针对太平天国盘踞的那些坚固城池。
"大人,朝廷来人了。"五月初的一个清晨,周禄匆匆来报,"是曾大帅派来的。"
周宽世眉头一皱,曾国藩此时正率湘军在安庆九江等地与太平军激战,突然派人来此,必有所图。他整理好衣冠,快步走向会客厅。
来人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一个精瘦的中年文士,眼中透着精明。
寒暄过后,赵烈文直接切入主题:"周大人,曾大帅听闻你在龙山开矿颇有成效,特命在下前来看看,近来战事吃紧,曾大人与周总兵半年之约,你要带队回湘军大营了"了。
周宽世心下了然,这是来要钱的。
他微微一笑:"赵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龙山铁矿确实小有产出,但维持矿场运转开销也不小。不过既然是大帅需要,周某自当尽力。现在本将伤本未痊愈,请赵大人在曾大人面前多多美言"
他命人取来一个沉甸甸的木匣,里面整齐码放着五十两一锭的官银,共二十锭。
赵烈文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很快又恢复了那种探究的神色:"周大人慷慨。不过在下沿途听闻,大人还在筹办什么...兵工厂?"
周宽世心中一凛,表面却不动声色:"不过是个小作坊,修理些损坏的兵械罢了。将士们的刀枪常有损坏,总不能每次都从长沙运来新的。"
"哦?"赵烈文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那不知可否让在下开开眼界?"
周宽世知道推脱反而会引起怀疑,便带着赵烈文参观了表面上的修理作坊。
工人们正在打磨刀剑、修理火铳,看起来确实只是个普通的军械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