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47章 人丁不旺三锡堂

第47章 人丁不旺三锡堂

匠、木匠、泥瓦匠、雕花匠被重金礼聘而来。

烟溪湾这昔日寂寥的水湾,顿时成了一个巨大的、喧腾的工地。

沉重的青石条,从几十里外的采石场,由数十名壮汉喊着低沉的号子,沿着新铺的土路,一步步挪来。

上好的金丝楠木、香樟木、梓木,扎成大筏,顺着湘江支流,被纤夫们一路拖曳至荷塘码头,再卸下转运。

石匠们叮叮当当的凿石声、木匠们锯木刨板的嗤嗤声、监工们粗声大气的吆喝声、还有围观乡邻们不绝于耳的议论惊叹,日日夜夜交织在一起,打破了烟溪湾延续了百年的宁静。_躌′4,看+书. +无.错-内·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家那几个孩子,常常站在工地边缘,远远地看着那宏伟的屋架一天天拔地而起,眼中闪烁着惊奇与茫然交织的光芒。

三锡堂的营造,穷尽当时湘中物力之盛。

它坐北朝南,五进深院,层层递进,气势磅礴。

头一进的恢宏便震慑人心。十数级宽阔的青石台阶,每级皆由整块麻石凿就,厚重沉稳,阶沿雕着简洁有力的卷草纹。

两扇朱漆大门,厚逾三寸,铜钉如碗口大小,密布成行,门环是狰狞威武的兽首,衔着沉甸甸的铜环,叩击时声如洪钟。

门楣上方,高悬御赐“三锡堂”巨匾,黑底金字,在阳光下灼灼生辉,那笔力遒劲的御笔,仿佛凝聚着皇权的无上威严,也昭示着宅邸主人曾有的赫赫功勋。

跨过高高的门槛,便是开阔轩敞的前院。地面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板铺就,平整如砥,缝隙严密。

两侧是长长的抄手游廊,廊柱皆是合抱粗的楠木,深栗色的柱身油亮润泽,柱础雕着繁复的莲花覆盆。

游廊的顶棚,饰以色彩明丽的彩绘藻井,或绘云龙吐瑞,或画凤穿牡丹,或写岁寒三友,无不精工细彩,富丽堂皇。

游廊连接着东西厢房,皆是规整的三间格局,窗棂细密,糊着新制的明瓦,阳光透入,室内一片明亮通透。

穿过前院,步入气势最为恢宏的中堂大厅。此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逾三丈,是整座宅邸的魂魄所在。

巨大的梁柱结构完全暴露,那需要数人方能合抱的粗壮金丝楠木大梁,如巨龙般横跨厅堂,散发着沉稳内敛的千年木香。

梁上彩绘,以朱砂、石青、金粉为主,描绘着“郭子仪拜寿”、“尉迟恭单鞭救主”等忠勇故事,色彩历经百年,依旧明艳。地面铺设二尺见方、打磨得光可鉴人的大青砖,严丝合缝。

厅堂正壁,是一整面巨大的紫檀木雕花屏风,中心位置,供奉着李续宾身着戎装、按剑而立的巨幅画像。画像前一张长逾丈二的紫檀供桌,桌沿浮雕着细密的缠枝莲纹,桌面上,一对御赐的錾金狻猊香炉,终日青烟袅袅。

中堂两侧,悬挂着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大佬亲笔书写的挽联、匾额,墨色凝重,字字千钧,无声地诉说着逝者生前的荣光与同袍的追思。

厅堂顶部,是层层叠起的斗拱藻井,结构精巧繁复如蜂巢,最高处绘着巨大的金色团龙,龙睛以明珠镶嵌,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那威严的龙目似乎都在注视着你。

中堂之后,是更为私密的后堂与内眷居住的后院。

后堂陈设典雅,多宝阁上陈列着古玩玉器,墙上挂着名人字画。

庭院深深,回廊曲折,连接着书房、绣楼、闺房。

庭院中心,凿有小小的莲池,池水引自烟溪活水,清澈见底,几尾锦鲤悠游其中。

池畔点缀着玲珑的太湖石,石缝间植着兰草、芭蕉,即便是盛夏,此处也自有一番清凉幽静。

书房窗外,一株老桂树亭亭如盖,待到金秋,满院甜香。

宅邸东西两侧,还建有规模不小的附属院落,供族中子弟居住、或作私塾、库房之用。

马厩、车轿房、谷仓、仆役居所,一应俱全,井然有序。

整个建筑群,青砖灰瓦,高墙深院,飞檐翘角如雄鹰展翼。

屋脊之上,排列着精致的鸱吻、脊兽,在阳光下闪烁着陶釉的光泽。

高耸的封火墙,如起伏的山峦,将这片浩大的府邸牢牢围护其中。

墙头覆以黛瓦,墙面粉刷得雪白,更衬出那御赐“三锡堂”金匾的辉煌夺目。

宅邸四周,遍植松、柏、樟、桂,浓荫匝地,四季常青,将这片人间华构,温柔地揽入自然的怀抱。

整整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