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找到辽墓
随着越走越近,我确定不远处那段长长的黑影,正是我要找的城墙。$?看·e书&屋°? .¢?追¥最ˉ^>新·′o章<节+t
凑的近了,看的更清楚,果然跟“一撮毛”说的差不多,眼前这段城墙,少说也能有500多米长,应该是夯土围成的,保存的还比较完好。
从这里向城内的方向看,隐约还能看见偏南的位置,有一座多层台式的土筑基础,看起来也很壮观,我猜可能是之前城里的一处重要建筑,就是不知道具体做什么用的。
可惜了,这次我们来的比较匆忙,没把工具带齐。
本来按照计划,这座建州古城遗址,也是我和薇姐探测的目标之一。
早知道把薇姐叫上就好了,她准备的物资应该也齐了,带上金属探测仪,去那座多层台基础附近探一探,没准能有收获。
按照约定,我掏出了备用的手电筒,对着东、南、北三个方向,依次晃了晃,两短一长,这是我们习惯用的联络信号。
我发出信号没一会儿,那三个方向,也传来了回应,同样是两短一长,表示他们收到了,正在往我这里赶。
随着手电光的投射,我发现,在西北角的位置,还有一处10多米高的半圆形建筑,可惜有点残缺,应该是类似角楼之类的东西。|′白§?马·书=$_院? ]?最,%-新¥章?.节′×更D1新>?|快>ˉ¨
在城墙外边不远处,还有两道护城河遗址,很明显有人工开凿的痕迹,不过如今早就干涸了。
第一道护城河比较宽,目测至少得有10米开外,第二道略窄,那也得有5米多宽,看到这一幕,我不得不感叹,这座建州古城,曾经肯定是无比繁华,可惜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如今已经没落了。
我敢保证,这两条护城河干枯的河道里,多少年下来,肯定积攒了不少好东西。最简单来说,铜钱肯定少不了,就是不知道,被没被那些玩金属探测器的人搞走。
等了片刻之后,小潘他们几个陆续过来了。
这些人里,还属小潘的体力最好,不愧是当过8年兵的选手,没一会儿的功夫,他就先找过来了。
然后是柱子和“一撮毛”,也难为柱子了,还得一路搀扶着“一撮毛”这个拖油瓶。
最垃圾的就是二牛,他慢吞吞的最后才来,一个人还赶不上柱子带个拖油瓶,我怀疑他肯定是最近掏空了身子,要不咋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呢,当真是刮骨钢刀,所言不虚。
“咋样,我没骗你们吧?我就说有一段城墙吗,你们还不信!”
“一撮毛”精神状态,照比之前好多了,看着眼前出现的老城墙,得意洋洋的说道。??=6:,1/?o看?!书-\|网±|? ¥更??新/[最±\全?e?
二牛扶着腰,气喘吁吁的打断“一撮毛”,没好气的回了句:
“拉倒吧,少说点废话,你就说那座辽墓在哪吧,咱也不是奔着城墙来的,找不到古墓,不跟没有一个球样!”
“哎,别急别急,找到城墙离辽墓就不远了,再给我点时间,我得好好看看!”
“一撮毛”打着强光手电筒,朝着周围看去,仔细搜寻着。
柱子撸起了左胳膊衣袖,看了看手腕上的表,催促道:
“还他么不急,大哥,现在都将近半夜12点了,再拖一会,天都快亮了!”
“好了好了,找到了,你们看那里,大概就在那个位置。”
“一撮毛”打着手电筒,光柱指向护城河外边的一处坡地,信誓旦旦的向我们保证。
凌晨1点,我们几个绕过了那段土城墙,又从两道干枯的护城河里穿过去,终于攀上了“一撮毛”所说的那块坡地。
站在坡地上往四周看去,三面环山,一面临着护城河,像极了“椅圈”形状,在风水方面,确实符合辽代墓葬的特点。
辽代墓葬,尤其是贵族墓葬,好多都喜欢依山而建,背靠山岭,面朝溪流或着平原,形成“择地山阳、背山面水”的格局。
比如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选址就位于赤峰巴林左旗的山谷中,三面环山,东南向开敞,符合契丹人“择地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
再比如说,辽景宗耶律贤之孙女,陈国公主与其驸马的合葬墓,地处于通辽奈曼旗青龙山镇,也是背山面水,标准的“椅圈”地形,这种布局在契丹贵族墓葬中十分常见,象征着家族聚居与权力的凝聚。
看着眼前所处的这种风水格局,我就知道“一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