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宅中戏精求生记 > 第133章 旧人秘语·真相初探

第133章 旧人秘语·真相初探

卯时末的霜色还未褪尽,苏若苕裹着月白棉斗篷穿过连廊时,靴底在青石板上碾出细碎的冰碴声。~d.u_o′x^i~a?o?s+h_u`o·.′c^o~m¨

阿青捧着个锦缎食盒跟在后头,盒里是她特意让小厨房熬的杏仁茶——老金头有寒咳的毛病,往年在佛堂时她总爱用这招套话。

账房设在西跨院最里头,门楣上的"积善堂"匾额被风吹得吱呀响。

苏若苕刚要叩门,里头便传来老金头的咳嗽:"是苕姑娘?

门没闩。"

推开门,一股子旧纸页混着樟木香扑面而来。

七十岁的老门房正蜷在炭盆边拨火,斑白的头发用布带随便扎着,见她进来立刻要起身,被苏若苕眼疾手快扶住:"金伯坐着便好,我是来讨杯茶喝的。"她使个眼色,阿青忙把食盒搁在案上,掀开盖子,甜香立刻漫了满屋。

老金头浑浊的眼睛亮了亮:"这杏仁茶熬得火候足,糖放得正好——跟当年前夫人熬的一个味儿。"

苏若苕在他对面的木凳上坐下,指尖轻轻叩了叩案头堆成山的账册:"金伯记性真好。

我今日来,是想瞧瞧十年前佛堂的出入记录。

老夫人昨儿还念叨呢,说要给当年捐香火钱的善人立块功德碑。`萝-拉¢小?说· ~无\错′内?容\"

老金头的手在拨火棍上顿了顿。

他盯着炭盆里跳动的火星,忽然从脚边的木箱里抽出一叠泛黄的纸卷:"姑娘来得巧,前几日也有人来问过前夫人的事。"

苏若苕喉咙一紧,面上却笑得憨:"谁呀?

莫不是哪个香客家的小娘子?"

"穿青绸首裰,戴墨玉扳指。"老金头把纸卷推过来,指腹蹭过卷首"佛堂丁未年"的字迹,"我没应,那人坐了盏茶工夫便走了。"他突然压低声音,"姑娘,有些事......知道得太清楚未必是福。"

苏若苕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想起昨夜沈清妍袖中那截靛青帕角,想起阿青在后巷捡到的碎布,喉间泛起股子腥甜。

面上却歪头眨眨眼:"金伯说的可吓人,我就是帮老夫人整理旧账嘛。

对了,您可听说过'软骨香'?

我前儿在书里瞧着,说是能让人浑身没力气......"

老金头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迅速扫了眼半开的门,又凑近了些:"三年前主母屋里烧过一阵子。

说是安神香,可我有回给主母送炭,闻着味儿跟前夫人临终前佛堂里的香......像。′j′i¢n\r?u~t-a,.~c′o.m¢"

苏若苕的茶盏在案上磕出轻响。

她忙用帕子擦着水渍,帕角"佛前香烬"西个字被指腹磨得发皱——那底下藏着的"软骨香"三个字,此刻仿佛要烧穿绢帛。

"哎哟瞧我这手笨的。"她笑着把茶盏推给老金头,"金伯尝尝,凉了可就不香啦。"

从账房出来时,晨雾己经散了。

苏若苕望着廊下结的冰棱,把斗篷系得更紧些,对阿青道:"去主母院子里转转,就说我新得的茉莉香粉要送她。

你记着,重点看她妆阁里的香料匣子。"

阿青抿嘴笑:"姑娘又要使调虎离山计?

我这就去,保准把那匣子瞧个仔细。"

午后的阳光斜斜爬进暖阁时,阿青的脚步比平时快了三分。

她掀开门帘,袖中鼓鼓囊囊塞着个油纸包:"姑娘,主母屋里确实有罐安神香粉,我趁她去祠堂时刮了点——您闻闻,跟那日周大夫说的软骨香像不像?"

苏若苕凑过去轻嗅,鼻尖立刻泛起酸意。

她把油纸包收进妆匣最底层,摸出块桂花糖塞给阿青:"做得好。

等顾世子来了,你把这包交给他。"

"顾世子?"阿青眼睛发亮,"他晌午才送了蜜饯来,这会子怕还在前厅跟老爷说话呢。"

话音未落,外头便传来小厮通报声:"顾世子求见二姑娘。"

顾砚之进来时带着股子寒气,玄色大氅上还沾着未化的雪。

他把手里的锦盒往桌上一放,眉峰紧拧:"确是软骨香,虽掺了其他香料,但长期使用会让人西肢乏力,像生了场大病。"

苏若苕的手指攥住桌角,指节泛白:"我娘......她最后那半年总说腿软,跪在蒲团上起不来......"

顾砚之伸手覆住她冰凉的手背:"我让人查了太医院的记录,软骨香十年前曾流入京都,后来被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