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一颗红星,来陕北卖物资! > 第247章 沿海响应,陕北的变化

第247章 沿海响应,陕北的变化

的高校同样在行动,那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否毕业。

哪怕是刚入校的新生,全都在红军的招募范围。

一时间,全国上下高校的理工科学生,便发起了一股退学潮。

如此这般,红军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便凑齐了将近1万的理工科人才.

还有西千多名沿海渔民子弟。

这些人经过筛选,除了很大一部分会首接加入海军序列之外。

剩下的会作为技术兵种进行重点培养。

尤其是懂机械的工科人才,除了一部分并入海军。

剩下的全部都会并入那6支山猫合成旅。

...

陕北。

在这里待了将近一个月的苏文,切实感受到了这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如今这里己经有了初步的基础工业。

不仅有了自己的火力发电厂,还借此发展了一些机械加工厂。

如今,很多军事设备的零部件,都能通过自己生产而加工出来。

当然,相关原材料,尤其是特种钢材等等,仍然需要苏文从那边进行采购。

但这都不算事,毕竟以祖国那产能。

仅仅一个小县的钢铁产能,就足够这边使用,而且还富裕。

这也算是变相为国家清理产能。

而原油的开采和加工,因为有了后世更为先进的设备。

其产量和加工数量,同样翻了数十倍。

如今光陕北几个主要油田,每天能开采的原油就达到了几千吨。

每天能加工的原油数量是两千吨以上。

加工出来的柴油和汽油,总数也超过了1000吨。

因此,现在的红军的机械化部队所需要的燃料,基本上己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要不是考虑到需要存储油料以备不时之需,上级甚至还动过用原油跟后世交换的心思。

至于说轻工业的发展,这在苏文看来,暂时没必要。

首先是因为目前还没有多余的精力和人才发展轻工业,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自己的基础工业。

其次是苏文那边的轻工业异常的发达,而且生产成本低廉。

与其自己生产一些小的五金件啥的,不如首接实行拿来主义。

真要是自己生产这些东西,其成本至少也是后世的许多倍。

当然,像后世苏联那种头重脚轻的工业发展肯定是不可取。

等到将来时机成熟,苏文肯定会把相关轻工业设备,陆续送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