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 第34章完结

第34章完结

但是作为武田军主力的四大名臣,则都是信玄从下级侍从里亲自选拔并培养起来的。?看*书¢君~ *庚¢辛/醉_筷\他们包括:仁智勇俱全的“鬼美浓”马场美浓守信房(原名教来石民部少辅景政)、深谙信玄兵法之要的“避战将军”高坂弹正忠昌信(原名春日虎纲,有关春日继承高坂家一事,日本史学界很多人持否定态度)、代替其兄虎昌和信玄长子太郎义信统领无敌骑兵“赤备”的山县昌景(原名饭富三郎兵卫),还有在武田信繁死后成为信玄副将的内藤昌丰。

由此可以看出,除去并非军队主力的同族和降将、客卿外,其它诸将,基本都能够对武田氏忠心不二,战死方休。而上杉谦信的部将中,这样的人物却寥寥无己。

越后国是一个以上杉本城春日山为中心的豪族联合体,象长尾房景、柿崎景家、北条高广等名将,无不摄伏于谦信的威名,而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忠诚。真正对谦信死心塌地,坚贞不二的,只有以下数人(家)而已。

第一位,当然是亦师亦友的宇佐美定满,但他的死亡也颇有可疑之处。.白?马¢书+院¨ ^哽^芯!嶵\快-在谦信去世前不久,宇佐美邀请长尾政景游湖,二人对刺而死。后世的学者猜测,宇佐美是怕谦信无后,一旦撒手西去,长尾同族、素有威望的政景会乘乱夺取越后,因此设计除之。但这终究属于违背士道的内斗行为,崇尚正义的谦信也不得不褫夺了宇佐美的领地以作为处罚。而在日本历史巨片《天与地》(当然不是陈冲或者刘德华主演的那两部啦)中,更干脆设计了宇佐美的反叛情节,给谦信的生平涂上了更加浓重的悲剧色彩。

第二位,要算从小跟随谦信左右为侍从,力大无比,号称徒手打死过熊的鬼小岛弥太郎了。第三位,是谦信的军师,同时负责内政的直江景纲(原名实纲)。朋友们还记得原哲夫《花之庆次》中的那位直江兼续吗?他就是景纲的儿子,他所戴的那顶酷毙了的“爱”字前立头盔,正是实物保存至今的、直江家祖传的式样。

还有,就是村上义清、屋代政国、高梨政赖等七家北信浓豪族。虽然谦信直到死去,也没有能够实现诺言,完全恢复他们的旧有领地;虽然越后诸将,从柿崎景家以下,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武田信玄收买,两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反叛记录;北信浓七家豪族感于谦信的品德和承诺,始终不起丝毫异心——终究,信州既有真田之类的乱世英豪,更多崇尚节气的忠臣义士。_0.0-小¨税!王. ¨免·废^粤?读′

包括家臣反叛、水匪猖獗和一向一揆在内的种种内乱,搞得谦信应接不暇。在战阵上,即使对抗信玄也往往洞察先机的他,在诡谋的攻势下总是焦头烂额。他甚至数度心灰意冷,前往高野山出家,想要撂挑子。然而越后诸将虽然当他在的时候各怀鬼胎,谦信一走心又虚了,既怕被武田一口吞并,又怕在越后国本身的内斗中丢了性命,于是苦苦哀求,深刻反省,把谦信又劝了回来。有人认为,出家入道,就其结果来看,是谦信的一种手段,此话不无道理,然而对于这位出污泥而不染,身处乱世却圣洁如莲的上杉谦信,我宁可不这么想。

在军略上,谦信略胜一筹;在政略上,信玄是当然的魁首。所以双方大战十一年而均无法取胜。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天与地·上杉谦信》的作者海音寺潮五郎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对比谦信和信玄,无疑前者的人格魅力更为巨大……我也更喜欢谦信……我生来不喜欢依附于他人,但倘若生在战国乱世,必须要从属一位诸侯的话,我却会选择信玄。”我想,许多朋友,大概都有同样的想法吧(包括笔者)。

●无底价拍卖·信玄和谦信的著名盔式:

十章、战国的名将·甲信越篇(下)

武田与上杉的战争,是战国时期战略战术运用的极至,也是旧时代战争的最后终结。信玄最早将南蛮传来的铁砲(步枪)运用到实战中去,并发明了攻城战中的铁砲密集射击战术;谦信也非常注重火器的使用,在春日山城建立了自己的铁砲作坊。要说双雄不接受新生事物,完全是胡说八道,但他们的战术思想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却是事实。

在游戏中(如《信长の野望》系列),往往无法表现真正的新时代战争,即织田信长对战术和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