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蒙牛横空出世,并打着“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牌子站在了伊利的肩上。?齐/盛.晓,说\蛧- .冕.废^阅^独¢蒙牛的产品也定位于草原品牌。蒙牛一系列的标志都是建立在草原的基础上的。就在这个时候,伊利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把“草原概念”扔掉了。全球第二大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表明,人们很容易把内蒙古大草原与沙尘暴联想在一起。而当伊利得到这份报告的时候,就放弃了原来的草原定位,重新定位为“心灵的天然牧场”。
牛根生抓住了这个机会。当大家都把草原定位、大自然概念放弃掉的时候,蒙牛建立了一种新标准:内蒙古建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养牛场。于是巧妙地转移了人们的视线。因而,以后蒙牛一直都是“草原品牌”的代表,并在品牌的定位上不断升级。
如前所述,伊利寻找新的品牌定位,2003年之前是“心灵的天然牧场”,2004年改为“天天天然”,2005年改为“天然天地,共享伊利”——它们都坚守了一个共同的核心:天然。从中可以看出伊利是以个性理性心理区隔为重,有更强的产品属性。·天¨禧_暁\税`网¢ ¨勉·肺`跃?犊-
然而相对之下,蒙牛在品牌的重新定位上更高明,它牢牢抓住了“来自草原”这个概念,在草原的品牌上继续增加其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新理念,如“产品等于人品”(1999年),“中国乳都”(2001年),“内蒙牛·中国牛·世界牛”(2002年),“愿每一个中国人身心健康”(2003年),“航天员专用牛奶”(2003年),“航天员运动员双特选产品”(2004年),近年来,蒙牛为了改变自己低价位的形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找到新的竞争领域,推出特仑苏并已升级品牌形象。从2007年开始,蒙牛提出了新的品牌定位:只为优质生活。不仅要提供自然、绿色、营养丰富的产品,更要为消费者营造更优质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不同于伊利,蒙牛主要以社会发展心理为区隔,更强调发展性和公众心态。
伊利是传统的内蒙古乳业老大,因此其品牌会围绕着“天然”属性多方位进行;而蒙牛走的是一条从后来者到领跑者的赶超之旅,意味着它不可能完全遵循常规的方式。/6/1-墈′书/旺~ *哽+欣?蕞+哙·它必须根据时势,不断寻找下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而且这一个过程必须借势进行,所以其品牌诉求的发展性和阶段性极为明显。
“蒙牛”的由来
对于创业者来说,有的人重点抓有形资产的建设,有些人则关注无形资产的发展。
品牌是无形资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品牌之路,常常始于品牌的名称。而品牌能否很快叫响,则取决于品牌名称能否正确传递出品牌的文化和内涵。
关于“蒙牛”名称的由来,有一段小插曲。
1999年年初的一天,在呼和浩特的巴彦塔拉饭店,牛根生、孙玉斌、杨文俊、邱连军、白君、邓九强、孙先红等人进行一次秘密集会。
会议的目的是起名。在这之前已经进行过多次讨论了。为了给待注册的新公司起一个会说话的名字,大家一次又一次运用了“头脑风暴”法。
本着“想得简单,才能做得成功”的原则,孙先红说:你看人家“澳牛”,简简单单,就是“澳洲的牛”。
一语惊醒梦中人,不知是谁脱口而出:“那我们就叫‘蒙牛’吧!”
大家都叫好。
唯独牛根生持反对意见。他说:我姓牛,叫“蒙牛”有“家族企业”的嫌疑。
此前,他曾一再表示:我一定要把企业办成“大家的企业”;如果办成了某一家某一姓的,那将是我最大的失败。
有人又提出了一个新名字:蒙奶。但“奶”是上声,“牛”是阳平,读起来,“蒙奶”不如“蒙牛”有力。
一时僵持不下。有人出主意,把历次会议所起的备选名字全部写下来,然后集体投票,哪个得票高,就用哪个,一次了断!结果,在备选的十几个名字中,“蒙牛”独占鳌头。
至此,“蒙牛”之名一锤定音!
“蒙”——内蒙古。背后是:蓝天,白云,草原,牛的故乡,奶的摇篮。
“牛”——奶牛,牛奶。背后是:牛根生,牛气,牛市,勤奋如牛,气壮如牛。
俗话说:“好的品牌会说话。”要想使品牌为人们所熟识,并留下深刻印象,则需要赋予品牌某种独特的个性特征。有个性的东西才能引人注目,所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