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假如这不是先秦 > 第3章完结

第3章完结

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从人类文明演化历史看,曾邦哲《结构论》提出诸子百家及三教九流是早期的学科分类体系,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偏向政治军事与伦理领域,墨家、道家、名家、医家和农家等偏向自然工艺与逻辑等领域,杂家、书画家等则偏向人文艺术等领域,并且,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中华文化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科学社会规范)、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

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儒家认为“仁”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孔子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