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假如这不是明朝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

相关史书上记载,朱元璋心里已经对胡惟庸起了杀意,胡惟庸也不甘心坐以待毙。^r-a+n+w-e¨n!z!w′w′.`c_o`m¨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跟朱元璋说:“皇上,我们家后院出了一件奇事,好端端的居然从地下往上涌泉水,下人们尝了尝,居然还是甜的,您说这件事情奇怪不奇怪?”朱元璋一听,也觉得新鲜。看着朱元璋神色上的细微变化,胡惟庸又接着说,“现在正是正月时节,莫非这是上天的一种预告,想来这是吉兆啊,预示着我们大明王朝一定能够繁荣昌盛!”

一般来说,有臣子这样恭维,皇帝多半都会飘飘然起来,朱元璋也不例外,再加上胡惟庸顺理成章的邀请,这朱元璋就带着几个保镖和太监准备这一次的出行。这皇上的出门肯定和一般人不一样,往往都是大张旗鼓的,如果阵势小了,没准连这个朝代的百姓都会觉得脸上无光,不过朱元璋毕竟是土出身,倒也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就在他准备走出皇宫内院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个身影,别看皇上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可以到了关键时刻,多半都会惊慌失措。/6`妖`墈′书?罔? .首-发′果不其然,朱元璋身边的几个大内高手连忙把黑影擒住,也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行刑,一棍子、一棍子地打在这个惊扰了圣驾的人身上。可不管侍卫打得多么凶狠,身上到底有多疼,这个黑影似乎都不在乎,他始终都只做着同一个动作,那就是用手指着胡惟庸府邸的方向,脸上露出了惶恐的表情。

看到“刺客”已经没有了反抗能力,朱元璋才恢复了理智,他仔细看了看黑影,这才发现原来是太监云奇,这人他认得,是个顶忠心、顶忠心的孩子,这般不同寻常的举动背后,肯定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此时此刻朱元璋的脸上一定浮现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这不明摆着么,云奇指着胡惟庸的府邸,那事情一定和胡惟庸脱不了干系,脸上露出恐惧的神情,那也一定是胡惟庸干了什么恐怖的事情,惊扰圣驾这是死罪,而云奇却这样做了,事情肯定非同寻常。,j+c\h.h-h′h?..c¨o,m*真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被福尔摩斯附身了,在短短的时间里,他的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一个阴谋篡逆的事件,主人公自然就是胡惟庸。

于是他叫来御林军,亲自登上皇宫内最高的大殿,站得高看得远,胡惟庸的府邸也尽收眼底,那个看似平静的大宅门内,竟然埋藏着数百名士兵,手中都拿着锋利的武器!朱元璋心里一声呵斥,好你个胡惟庸,竟然敢在老子眼皮底下养了这么多“杀手”,我若今天真的到你家去,还不成为你的盘中餐?老子一定要让你知道,让天下人都知道,敢打我朱元璋性命主意的人,还没出生呢!就在第二天,朱元璋就下令将胡惟庸和他的家人抓捕并且处以死刑。

关于胡惟庸一案,朱元璋所定的罪名自然就是阴谋篡逆,可事实又是如何呢?

其实在胡惟庸一案之前,朱元璋就已经下决心要削减宰相的权力,最好能够将宰相连根拔起,这样他这个龙椅才能坐得长久,才能坐得心安。根据《明太祖实录》中所记载,有人早一步告诉朱元璋,这个胡惟庸不可信,他起了谋反之心,让皇上小心此人。那么按照一般常理来推断,像他这样一个多疑的人,明知道对方有谋反之心,还要前去,这本身就是不合常理的。

有没有例外?有,中国不是有那样一句话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不得孩子套不找狼,舍不得朱元璋扳不倒胡宰相,可朱元璋不是这种人啊,坐上皇位的人,往往都比较怕死,希望自己真的能够像神仙一样长命百岁,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用自己的性命去做赌注。

再者说了,明朝的科技虽然发达,可站在城墙上要能看到胡惟庸府里有没有隐藏好的官兵,那可真得需要高分辨率的望远镜啊。明朝有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么?没有!难道朱元璋是千里眼?

所以很多史学家都认为,胡惟庸是被冤枉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朱元璋的计划之内,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撤掉宰相这个职位,将皇权最大化地集中起来。

晚明学者钱谦益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明史》则是这样介绍说”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不管怎么说,胡惟庸就这样走下了历史的舞台,同样被带走的,还有在中国沿袭了数千年的宰相制度。

好,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可朝廷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