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廷要路德收回他的言论和著作,路德并没有答应。.d.n\s+g/o^m~.~n*e?t~在他隐居于瓦尔特堡的那段日子里,路德把整本新约《圣经》由希腊文译成精彩的德文。在那期间,左派极端的社会行动到处兴事,路德于是回到威登堡以稳定大学和教会的生活,并且应付四面八方涌来的攻击。甚至有的人民误解了路德说的自由,牵扯到政治,拿了武器去争取,造成了改教运动的致命伤。路德被罗马教会定罪,逐出教会。
通过这件事情,很多人逐渐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教会并不是不可以存在,但是现在的存在方式一定是错误的,于是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宗教改革的队伍中来。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人民的需求,原本和皇权分庭抗礼的“神权”终于走下了神坛。
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累积,等待它们的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继而是取代封建社会制度。那么原本一直领先于欧洲各国的中国明朝,同样也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否还遥遥领先呢?
第三章 历史给了我们机会
1.大航海时代,我们依然领先
在世界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大航海时代”,也就是15 世纪到 16 世纪这段时期,由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秒\章*截?晓?说~罔¨ ′追¢最.辛~彰\踕?关于大航海的好处,那是非常之多,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总之一句话,很多个国家都是靠着大航海发家的,比如西班牙、比如葡萄牙、比如英国。虽然这些国家的舰队所到之处,几乎都是被抢夺一空,然而历史不会记录这些,它只会记录那些所谓的丰功伟业。正如同那些靠着航海而名垂千古的航海家们,比如哥伦布,比如麦哲伦,比如弗朗西斯·德雷克……
在明朝历史中,我们也曾经有过一个“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的英雄名叫郑和,他先后七次远赴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他首先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_0,0\暁¢税\蛧^ `免~费!越.读*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 年,比达·伽马早 92 年,比麦哲伦早 114 年。
之所以郑和能够成为一个航海英雄,能够造就一个属于东方的“大航海时代”,不仅仅是在于他个人对于航海技术的掌握,这也绝非是能够依靠一个人完成的任务,因为在他背后,有着强大而繁荣的大明王朝作为后盾。
郑和下西洋,最先决的条件,还是来源于整体的大环境,大明王朝进入了朱棣统治的时代,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极有野心的皇帝,他极力渴望成为一代明君,证明给世界看,他,朱棣,抢夺皇位也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就如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绝非是生活在父亲光环下可怜的寄生虫。正是因为朱棣的这种野心、以及被世人认可的迫切希望,让朱棣决心打破祖训。
在前文中,我们就曾经提到过祖训的重要性,想当年朱元璋下令自己的后代永远都不允许恢复丞相制度,面对巨大的工作量,朱棣也不敢违抗,而是转而建立了皇家专属的秘书处——内阁。朱元璋的祖训中还有一条,就是“禁海”,这条祖训内容很简单——“不许寸板下海”,直接规定了明朝后面的皇帝不允许任何一艘船只在海面上行驶。可是朱棣却打破了这条规定,正是他的决心,带给明朝航海一个希望。
第二个重要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航海”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绝非是几万两银子就能够解决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西方大航海时代,很多国家能够以小成本投入换来高收益,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西方国家最初在海上行驶的都是轻快船只,这样的船只投入低廉,船只容纳的重量也很有限,相比之下,郑和下西洋所行驶的宝船,就如同“海上航母”一般巨大,前期耗资也自然会多。
第三个重要条件,是一个历史问题,因为在中国古代史上,航海技术发达的并不仅仅是明朝,还有唐朝和宋朝,有了这两个朝代航海技术的累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