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假如这不是明朝 > 第43章完结

第43章完结

没有钱赈灾,受灾的百姓就没有粮食,他们不能坐在那里等死,只能寻则依靠自己的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粮食。\卡_卡/暁~税/徃? ?首~发,在明朝末年,有大批的流民出现,这些流民多半都是因为天灾而离开了故土,朝廷又没有拿出一个有效的措施来安置他们。流民最终演变了反朝廷的暴民。

为了吃饭,年轻力壮的男丁决定拿起手中的武器,加入到农民起义的行列中去。

为了生存,没有武力的人,只好铤而走险,做起了小偷。

为了活命,没有任何本领的妇孺、老幼,只好选择卖儿卖女,或者干脆等死。

天灾过后,往往会伴随着疾病的传播,朝廷没有实施有效的赈灾,这些流民四处流浪,病菌也就是这样传播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明朝末年的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并不仅仅是农民们吃不饱饭,还有更坏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物价上涨,因为灾害,长达几年时间,重灾区的地方都是连年颗粒无收,作为政府,自然是要给予一定的物资,可是明朝末年时期,国库之中已经没有太多的积蓄。¨微?趣′暁?说.罔· ·庚_辛.罪·筷¢粮食变得越来越珍贵,那自然的,钱就越来越不值钱。平民百姓们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一袋米会变得那么贵,他们只知道一条,就是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

在历史中,因为百姓们活不下去而起义的典故不在少数,明朝现如今也陷入了这样的泥潭,于是在不久之后,就发生了几起农民起义事件,这些都让这个即将破灭的王朝雪上加霜。

为了赈灾,朝廷支付了大量的物资,导致国库虚耗,于是明朝的军队也开始土崩瓦解,当时的军队实行屯田制,也就是说他们的军粮都要靠自己来种,可是军队的驻地则是在北方,是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种植的粮食自然是不用说了,肯定是颗粒无收,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军人们吃什么?朝廷已经没有银子再去购买粮食来供给了,军队只好节衣缩食,节省开支。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军队里的士兵吃不饱饭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不是在战场上因为体力不支被杀死,就是真的饿死在这里。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很多将领都开始自行想办法活命,有点家底的人,自然好说,没有家底的人,只好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兵器上。,看~书¨君′ `已_发?布~醉.薪·璋^結′

这些士兵往往都是地位较低的,他们手中的兵器虽然不是神兵利器,但好歹是铁做的,怎么也能换点银子,买点粮食。自己的兵器卖掉了,那就偷同伴的,几年的光阴下来,军队的战斗力反而下降了,没了装备,将领们总不能赤膊上阵,于是乎整体的战斗力就不用再说了,这也是为什么在明朝末年,明朝的军队在战场上溃不成军的根本原因。

或许有人会说,天气并不能够真正决定一个王朝的灭亡,的确,又不是“全国干旱”,也不是“全国冰雪”,它的确不能够让大明王朝真正灭亡,可是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影响。

尽管小冰河时期只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灾害现象,历朝历代都经历过天灾,可是当天灾遇到了没钱的人祸时,对于已经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的打击,绝对不是一点半点。明朝像是一个站在悬崖边上的人,而小冰河时期这个自然现象就好像是老天爷无形中踢了他一脚,将他更迅速地送入深渊之中。

4.内忧与外患同时出现

【内忧——农民起义】

“小冰河时期”造成了农民们颗粒无收,而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物资,经过层层的搜刮,估计最后真的能够到老百姓手里的只是几分之一而已,历史一般演到这里,就会有人抡起锄头,决定起义了。

想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也是这样站起来的,似乎经过了几百年之后,历史又将回到这里。在整个明朝之中,农民起义并不在少数,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会以宗教的形式来展开,用得最多的,让明朝皇帝最头疼的,估计就是那个叫做“白莲教”的“邪教组织”,因为在整个明朝,他们经历了数次“白莲教”起义。

然而到了明朝末年,白莲教终于消停了,可是陕西却乱了。

陕西属于西北,本来就是容易干旱的地方,在“小冰河时期”,这个地方无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