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假如这不是唐朝 > 第10章完结

第10章完结

西突厥王庭原在龟兹北三弥山,相当于现在新疆裕勒都斯河谷内。¨c?n_x.i!u?b¨a¢o+.\n¨e!t.也就是说,西突厥的政治统治中心仍偏重在西域塔里木盆地诸国。统叶护可汗时,西突厥北并铁勒,西扼波斯,南接罽宾,“控弦数十万,据旧乌孙之地”。它的统治范围大大向西扩展,统治中心也渐转向西域西部,“移庭于石国北之千泉”,即现在楚河以南、古代碎叶城以西。昭武九姓中各中亚国家和伊犁河流域都在其势力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自统叶护可汗起,西突厥诸可汗曾4次向唐朝请婚,但均未成功。西突厥这样迫切地请婚,目的只有一个,即利用中国自西汉以来在西域、中亚的声望以确立自己在丝路地域的统治(包括唐朝的认可),同时通过和亲之盟,确保自己自北周、北齐以来源源不断的丝绸来源,与波斯、东罗马进行有利的贸易,其政治和经济贸易的目的十分明确。这是西突厥勃兴之始与中国关系的既定国策。

如突厥沙钵略可汗致隋文帝的一封信中写道:

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儿例。两境虽殊,情意是一。_齐,盛!暁/说\徃_ !醉-薪¨蟑,結¨庚·歆/筷`今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所有羊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缯采,都是此物,彼此有何异也!

显然这是唐朝不能接受的。唐朝拒婚的用意也很清楚,借此动摇西突厥的统治,以图西域。所以,当“射匮(可汗)悉以礼资送归长安,复遣使贡方物,请赐婚”时,唐太宗直截了当地提出条件:“诏令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五国为聘礼。”

统叶护以后,西突厥内部分裂,国内虚耗,先分裂为五础六部落、五弩失毕部落,分据碎叶以东以西,后分裂为北庭、南庭,分居镞曷山西、睢合水北,势不两立。唐朝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形势,支持五弩失毕部及南庭和五础六部及北庭斗争,大大削弱了西突厥的力量,西突厥内外交困。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派大将苏定方等在碎叶水大破阿史那贺鲁叛乱,西突厥遂平。

唐高宗接受了以往贞观末年未进行政权建设,仅仅倚重军事据点,以致突有变故,便无法控制的教训,广置羁縻州府,把西域、中亚及西突厥故地置于唐朝的直接行政监护下。!s¨a!n¨y¢e\w\u-./o/r·g-

安西四镇中的疏勒镇先在贞观九年(635年)设都督府。贞观十四年(640年)破高昌,并设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八年(644年),郭孝恪破焉耆,设焉耆都督府。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又破龟兹,设龟兹都督府,将安西都护府西移至龟兹。(一说据《唐会要》卷七十三记载,安西都护府移治龟兹为显庆三年,即公元658年。)同年又设碎叶镇、于阗镇。显庆二年大破西突厥于碎叶水后,不仅于其故地置昆陵、蒙池都护府,而且在原西突厥控制的广大西域天山北路、河中地区昭武九姓国、阿姆河以南,“裂其地以为州县”,“唐之州县极西海矣”。

显庆五年(660年),葱岭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归降,唐朝派员至该地调查。龙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远去葱岭以西,筹划在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分置都督府、州、县及军府事。移治龟兹后的安西都护府由于管辖地域辽阔,军政地位骤然重要,晋升为安西大都护府。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唐朝重新划分安西、北庭都护管辖区域,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将昆陵、蒙池两都护府所辖天山北路、热海以西的西突厥故地交由北庭都护府管理,安西都护府专力负责南路、葱岭以西地区,以对付吐蕃对丝绸之路的北侵。

这一时间顺序可以说明,唐朝内属西域、向中亚推进、控制丝绸之路的战略实施,是从安西都护府建立开始的。安西都护府不仅是实施西进战略的指挥基地,也是建设、管理、保卫丝绸之路的大本营。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及河中、中亚、阿姆河以南建立的强大军事威慑系统,也是唐在该地区的行政系统。

唐朝对安西都护府的建立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并付出了巨大代价。例如平定阿史那贺鲁后,在西突厥“通道路,置邮驿,掩骸骨,画疆界,复生业,凡为沙钵罗掠者,悉括还之”。唐朝授予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