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眼看着船就要靠岸了,突然之间,船沉了,这不是悲剧吗?水容量非常大,承载当时最大的船只都没有问题,那还有陆地的问题呢,如果陆地无法容纳船只上面所有的货物和人力,那也是枉然。
当时贸易港口大概可以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自成体系的区域,这些区域内部有着非常完整、自成一派的海运体系,域中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相互补充,形成多层次结构。宋朝的港口不仅结构非常先进,就连管理制度也是一绝,细致入微。朝廷根据各港贸易地位和规模设置市舶司、市舶务、市舶场不同层次的机构进行管理。
比如说南宋的两浙路、明州有市舶司,温州、杭州、秀州青龙镇、江阴军等则设市舶务,在澉浦设市舶场。也有的港口不设置贸易机构,如闽、广除泉州、广州设市舶司外,其他各港都不设市舶机构。由于政府制定了市舶条法,所以在进口商品的管理、征税、博买、商人的管理,以及仓储、码头的管理等方面都比前代更为具体。而这种不同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恰恰是由各地交通、物产、市场等条件的差异形成的自然格局,各自的条件也就形成对进口商品的消化和出口商品的供给能力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