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或许有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不就是现如今的银行存款吗?不同的是,现在的银行是返给存钱人多少作为利息。~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没错,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也是最好的“银行”。
百姓们有了需求,朝廷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1023年,也就是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控制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这可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600多年。
和民间自发的寄存方法不同的是,“官交子”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寄存票据,而是真正的纸币,它能够真正在社会中流通。宋仁宗时,一律改为5贯和10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1贯和500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二年,以新换旧。
关于“交子”的出现,还有很多种说法。`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朱契说:中国历史学家,向以交钞之制,始于唐之飞钱。刘厚滋认为飞钱是一种汇票,一曰飞子。其后买飞子者不复支钱,转相授受,乃渐成一种习惯上的通用货币。《宋史·食货志》下会子条的开头说:“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彭信威认为,大概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已经有纸币性质的流通手段。例如楚的马殷时期(907-930年),在长沙铸乾封泉宝大铁钱,又大又重,使得市面上用契券指垛来交易,这岂不是和纸币的性质一样吗?当时使用铁钱的地方很多,而四川比湖南还更厉害。四川正是最先使用兑换券的地方。
日本人野开三郎认为,中唐以后,货币经济益形发达,营金融业者之柜坊,益为社会所需要。其经济信用既渐增长,其票据的流通力遂亦愈大。同时商人皆感现钱交易之不便,竟以现钱存入柜坊而换用票据,于是票据乃与现钱同时流通于市面。而柜坊之性质,亦由财物保管者,进为票据发行者。,微¨趣-晓·税¨ ~醉′薪\章\结_庚·薪,快?柜坊初起于长安,后经五代及宋,渐次波及各地,而尤以益州为甚。此票据的流通,及金融机关的发达,乃交子的前提。交子的发达即票据流通的延长,而主发交子之铺(亦称交子户)盖即由柜坊性质而来者也。
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九·真宗景德二年》二月庚辰条记载说:
先是益、邛、嘉、眉等州(本无眉州,有雅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
根据这条记载,有学者认为,李顺作乱后,蜀罢铸钱,民间私造交子。
6.清明上河图,宋之极致
宋朝的经济发展,百姓们安居乐业,这等繁荣的景象,有很多诗词都描述过这样的场景:
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相国寺内品果博鱼。
金明池畔填词吟诗,白矾楼头宴饮听琴。
从这短短几句诗词之中,我们似乎依然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在一条繁荣的街道上,很多商贩都在高声叫卖着自己的商品。百姓们穿梭在其中,有的人是闲来无事,只是来这里逛逛;也有些富家小姐的丫鬟婆子,来街上选些女子的胭脂水粉、丝绸锦缎;也有些文人墨客,坐在旁边的酒楼里,点上一壶小酒,坐在临街的位置,看着眼下的繁荣……
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吗?没错,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正是记录了北宋徽宗时期,首都汴京,也就是现如今的东京,清明时节郊区、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城内建筑和民生的繁华景象:读书人、妓女、艺术家、贩夫走卒、平民、工匠,都在《清明上河图》的画卷里恬然自乐;东京城的名号举世皆闻,流行歌曲宋词从上到下,从庙堂到民间,犹如今天的流行音乐,传唱天下;最著名的词人苏轼、柳永,一有新词好词,如今天的新单曲一样,总是风靡一时。
如何判断一个朝代是否繁荣,除了那些看着非常晕眩的数字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看看那个朝代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