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假如这不是宋朝 > 第53章完结

第53章完结

而宋朝面对的主要强敌都是谁?辽国、金国、蒙古,哪一个不是在马背上打天下的?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无异于是精良装备,不仅能够提高武功技能,还能够抢占天时地利人和,而只善于拿笔杆子的宋朝又如何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强大军队呢?尽管宋朝军队严重缺乏骑兵力量,但他们在这种战术、战略上先天不利的条件下仍然取得了足以令现代中国人自豪的成就。/零`点¢看′书′ !庚.辛\罪+筷*在长达300多年的岁月中,尽管宋军屡战屡败,但仍然能经受4个游牧民族“车轮战”的考验。

2.关键时刻失败的北伐

尽管宋朝一直都是保持着“富而不强”的作风,但是在宋朝的历史之中,还是出现过几次非常重要的北伐战争。尽管这些战争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可是对于宋朝本身,这无疑是有长远意义的。

最早开展北伐战争的,应该算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建立了宋朝之后,就集结了自己手下的兵马,浩浩荡荡地准备攻打北汉。但是在宋太祖过世之前,他都没有完成这一夙愿。_三¢叶^屋_ +已,发~布,嶵′芯!漳¨截?紧跟着,接过北伐这根接力棒的是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得位不正,很想建立不世之功以立根本。此情此景,与唐太宗弑兄杀弟后的境遇极其相似。南方割据诸国均已拔掉,北汉自然是宋太宗第一个下刀的目标。当然,这块肉非常不好切,北汉虽是弹丸小国,其身后却是强大的辽国。

想当初,宋太祖想要打掉北汉,也是因为辽国的插手无疾而终,那么宋太宗又是如何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的呢?

相比于宋太祖,宋太宗手中有一个筹码,那就是经济上的发达。根据史料记载:

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石晋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

这段话无疑表露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息,那就是宋太祖早就已经集结了一大笔资金,可以供自己的子孙后代进行北伐,以完成他的心愿。,墈`书,君/ !首¨发*

可没想到的是,即位的并不是宋太祖的子孙,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据说当初赵光义看到自己的皇兄有这样一个“金帛如山”的仓库时,还曾经有过微词。他说:“先帝每焦心劳虑,以经费为念,何其过也!”

有了这笔经费之后,北伐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宋太宗并不这样认为。他刚刚登基,皇位还没有坐稳,不能轻易冒险,所以他曾经问大臣曹彬说:“周世宗与本朝太祖皇帝,皆亲征太原而不克,难道是因为其城池太过坚牢而不能接近吗?”

这曹彬可不是一般的武将,他可以算得上是北宋时期的开国将领,就连“杯酒释兵权”都没能让宋太祖舍掉他,足以见得他的能耐。听到宋太宗这样问自己,他也实话实说道:“周世宗时,大将史超在石岭关一战即败,人情震恐,不得不还军;太祖扎营于甘草地中,军人因水土原因多得腹疾下泄,也只得提军而返。太原城池虽坚完,但并非想象中那样不可攻克。”宋太宗同样信任他,听到曹彬这样说,心里就更加坚定了北伐的决心。

北宋初年,宋太祖曾经和契丹签订过“和平相处”的条约,所以辽国对于宋朝并没有太多的提防之心。可是当前线来报说,宋朝的军队杀过来的时候,辽国的君主直接就蒙了,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连忙问道:“何名而伐也?”意思就是问,你今天以什么名义来攻打我?

要说这宋太宗也是年轻气盛,直接就回说:“河东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

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估计在宋朝这300余年的历史中,没有哪一位皇帝能够和这位宋太宗相媲美了。

就这样,宋太宗的北伐轰轰烈烈地上演了。辽国得知宋朝出兵,马上派出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兵守燕地,以南府宰相耶律沙等人率军入援北汉。

宋朝的云州观察使郭进是沙场宿将,早已率军于石岭南扼守。辽国耶律沙率前部人马行至白马岭,隔一条阔涧,正好看见宋军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