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

“招募同道是我的专长。′j_c·w~x.c,.!c+o-m.”田筒说。

已经剃掉胡须的这个人,过去担任秘密警察时,曾经有过多次为陷害而诱骗别人的经验。

他原本企图诱引张良上钩,结果反使自己上当。学乖了的他,变得非常聪明,以免再度失败。

他们先从包庇通缉要犯着手。

通缉要犯未必都是犯罪者。法律越来越严格,由于一不小心或疏忽弄错而抵触法网、不得已潜逃的人日益增多。

秘密警察出身的田筒,在这方面门路甚广。在什么河岸能钓到什么样的鱼,他像一名老练钓者般,摸得相当清楚。

“我今天钓到一条大鱼了……”一天,田筒回来报告。

“是犯了什么罪的人?”张良问道。

为了撼动天下,需要招募各类人才。这时候,在人选上当然无法随心所欲,但张良自然有其个人喜恶,不想拉进品性太差的人。

“是个杀人犯。”田筒不以为忤地以轻松口气回答。-第\一?看?书¨网* +追?蕞*芯¢璋¢劫~干过秘密警察的人,伦理观念会麻痹一些吧?

“杀人犯?”

看到张良状颇不悦的反应时,田筒这才想起对方的气质。长在富裕家庭的张良,在伦理观念上确实较为在意。

胸怀大志的人,不应过分拘泥小节啊!对此,田筒持的是批判态度。但对方现在是自己的主子,他也不便直说。

“他是在失手情形下杀人的。”田筒补充说明。

虽然天下业已统一,但和平时间维持不久,战国时的杀伐气息还很浓厚。人们动辄诉诸武力仍是常见之事。

始皇帝于攻灭六国后,将天下兵器悉数没收,用以熔铸多座吊钟和铜像。据说,每座都有二三十吨重。

实际上,“悉数”只是个形容词。当时,尤其在南方,佩剑的人依旧很多。而杀人凶器并不只有剑或枪,斧头或镰刀之类。也随时可能被使用为武器。

怒火攻心时,信手抓来的这类东西,都可以当做武器使用。而一旦发生口角,绝不会有任何一方示弱,因为这是战国时代的男人气概。

这杀人犯在被人无理取闹时,信手抓取斧头,把对方的脑袋砍破了。¨6·吆′看+书\王. .罪?欣.璋*结?哽*欣~哙¢

“这个人蛮勇敢的嘛!你说是一条大鱼,他的名字叫什么呢?”张良问道。

“他叫项伯。”

“什么?是楚国那个项伯?”

“是啊!”

“他的确不是泛泛之辈。他为人如何?”

“我早就听说他是很讲义气的人,见面一谈,果然名不虚传。”田筒回答。

项伯乃楚国有名的项家之一员。项家世代担任楚国将军,项伯之叔父项燕就是与秦国老将军王翦交手而被杀的。项家由于远祖因武功而受封项之地,因而以项为姓,本籍却是下相。下相是相水下游之地,在现今江苏省宿迁县附近。这个地方与张良作为撼动天下据地的下邳不远。

他于是得以与中原偏南、在黄河与长江中间肥沃地带拥有极大势力的武门项氏搭上关系。

张良难得露出兴奋神色,当然也欣然允诺庇护项伯。

不过,张良企图借此与项家攀上交情的这个期待,似乎落空了。

项氏一门颇多豪放磊落之士,其中的项伯更是难得一见的耿直君子。

“承蒙相救,此恩此情,将终生不忘。”项伯连连称谢。

“项兄,快别这么说。”张良道,“你是堂堂项门之后,却肯投靠我这个卑微的人,这是我的光荣哩!”

“我是不能倚靠项氏的。我不能使堂堂项门因我而受到连累。”项伯说话何其诚实。

张良苦笑。窝藏通缉犯被查到时,一定会受连累。项伯因为不欲伤及项氏家门名声,所以不投靠任何族人;这件事情反过来说,意思等于他不怕连累张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