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8年到1919年底,全国被查封的报刊有100多家。·幻?想-姬+ /首·发^尽管军阀压制言论的手段没有变,但在那个年头什么样的铁腕强权也显出了它脆弱的一面,“五四”浪潮汹涌澎湃,浪花四溅,天应海鸣,仅“五四”之后的一年间,全国就出现了400种以《新青年》为榜样的报刊,大多数是学生办的。这些激动过一个时代、浸透了许多莘莘学子理想的报刊掀起了一个新文化的巨大浪潮,将陈独秀、胡适他们所倡导的新思想迅速推向了全国。朝气蓬勃的新青年们有幸赶上了那样一个大时代,仿佛他们天生就有发言权,办报办刊、结社集会,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因为如此,所以1919年的天空,才会如此星斗灿烂,令人眼花缭乱。
[记事]
6月16日,上海《民国日报》推出邵力子主编的《觉悟》副刊。
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的《湘江评论》,毛泽东主编,他在发刊词中倡导“呼声革命”、“无血革命”。-兰!兰~蚊^学. ~冕~废¨悦^毒,从7月21日到8月4日,分三期连载了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出至第5期,还没来得及发行即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
7月15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创办《少年中国》月刊。
7月21日,周恩来等参与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9月22日曾被迫停刊,经抗争才于10月7日复刊,“天天在奋斗里讨生活”,发行量6000多份,最高达2万份。
8月31日,《每周评论》出至37号遭查封。从26号起任主编的胡适多年后回忆,他当时在一个朋友陪同下,去见了警察总监吴炳湘,吴劝他“不要办《每周评论》了,要办报,可以另起报名。我答应了,此事就完了。”
9月2日,北京政府内务部电令各省查禁《工人宝鉴》、《官场揭隐》、《政府秘密大观》、《新知识》、《民国正义》、《治世要诀》、《下士衣食》等书籍。
9月上旬,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的会刊《新湖南》周刊从第7期起由毛泽东接编,出到第10期遭查封。!晓?税/宅~ *追-醉_新+漳¢结^
10月10日,杭州青年学生创办《双十》半月刊,11月1日改为《浙江新潮》周刊,“提倡人道真理”,“和黑暗、伪道、兽性的势力奋斗”。第二期发表的施存统的《非孝》一文,震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视之为“雷霆风雨”,有人视之为“大逆不道”。勉强出了第3期即遭查禁。
秋天,方志敏在江西弋阳创办《村铁》旬刊,不久即遭查封。
10月25日,北京政府公布了管理印刷营业规则。
11月1日,瞿秋白、郑振铎、许地山等青年学生在北京办了《新社会》旬刊,王统照等参与创办了《曙光》月刊。
12月6日,一批欧美留学归国和国内有志言论事业的学生在上海创办《民心周报》。
年底,创刊不久的福州《福建时报》因为披露一则军队索饷哗变消息,被当局查封。
1920年:《争自由的宣言》
“五四”余波荡漾,这一年全国各地青年学生新办的报刊令人应接不暇。南京的《少年世界》、上海的《新妇女》、温州的《新学报》、北京的《青年旬刊》、《奋斗周刊》、《醒农》、成都的《四川学生潮》、杭州的《钱江评论》、《浙人》,以及外地在京学生办的《秦钟》、《新浦江》、《新四川》、《教育声》、《四川教育新潮》、《新陇》等,遍地开花,万紫千红。老牌的《东方杂志》也宣布改版,要成为“发表言论商量学术之公共机关”。《时报》、《京报》、《晨报》纷纷推动《儿童周刊》、《儿童世界》,一个“青春中国”、“少年中国”似乎呼之欲出。
另一面,北洋军阀政府对言论的钳制也从来就没有放松过。2月12日,《晨报》刊载了国务院通令全国实现邮电检查的通电:“现在过激潮流深延滋蔓,妨碍地方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