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笔底波澜 > 第82章完结

第82章完结

8月18日,关押了6年多的成都《大声》周刊社长车耀先被杀害。?k,s·w·x*s_./o?r.g^

10月1日,重庆查封20种刊物,其中既有政论刊物、也有文艺杂志。

1947年:《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2月15日,傅斯年在南京《世纪评论》发表《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一文,炮轰行政院长宋子文。他在分析了宋子文的黄金政策、工业政策、对外信用、办事作风、中国文化修养和态度之后,发出狮子吼:

我真愤慨极了,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熙在法院见面一样,国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跨了。岳玉玺等编选:《傅斯年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页339。

一文既出,“各地报章纷纷转载,举国注目”。那天的胡适日记中说,成舍我主办的北平《世界日报》当天甚至用了“傅斯年要革命”这样耸动视听的标题。

《世纪评论》是担任过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的经济学家何廉1947年1月筹款创办的周刊,由留美政治学博士张纯明主编。~g,g.d!b`o`o`k\.¢n*e_t^《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一发表,不到半天时间,有人就从报贩手里将这一期《世纪评论》“搜买一空”,整个上海市面上都见不到了,“颇有‘寓买于禁’的味道”。第二天,胡政之在《大公报》转载了这篇文章。

一星期后,傅斯年又在《世纪评论》发表《宋子文的失败》一文,直言“(孔、宋)二人虽不睦,但祸国的事,却也‘萧规曹随’。”他列举事实指出孔、宋代表的权贵势力“断送中国的经济命脉”,“简直把中国葬送在十八层地狱下了。”

傅斯年连接发表三篇炮轰宋子文的檄文

3月1日,傅斯年应储安平之约,在《观察》周刊发表第三篇檄文《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从国家资本、官僚资本、权门资本入手,对当时中国的状况条分缕析,讲得清清楚楚,笔锋直指孔、宋等豪门权贵。?武.4*墈_书, ~首*发+

同一期《观察》还转载了他在《世纪评论》首发的另外两文。储安平在《编辑后记》中说:“傅孟真先生一连写了三篇抨击孔宋豪门资本的文章。他的文章是爆炸性的。”

在那个黑暗的年头,傅斯年的声音其实并不孤立,经济学家马寅初等硬骨头的知识分子也一直在大声疾呼,抨击豪门资本。2月27日马寅初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有黄金美钞的不要卖出来》。2月16日,即《这个样子的宋子文走开》首发的第二天,陈云阁主持的重庆《世界日报》也刊出社评《罢免宋子文!》,和《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异曲同工,直接发出了罢免政府首脑的呼号。

舆论的呼声加速了宋子文的下台。时任外交部长的王世杰在3月1日的日记中说:“宋之去职其因甚众。一则党内陈立夫等及黄埔同志等均对彼不满。二则党外之民主社会党(张君劢党)一再声称如宋继续主持行政院,则彼等决不参加行政院。三、胡适之、傅斯年等无党派人士均反对宋子文。”

内战越打越烈,存在了9年之久的重庆《新华日报》终于被查封了,民盟作为非法组织被取缔了,呼吁和平、民主、自由的声音被淹没在连天的炮火声之中。尽管宋子文下台了,一切都没有好起来,言论环境继续在恶化,3月26日,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通令查禁重庆的《职工青年》、《难民周刊》、《联合特刊》、《群众半月刊》,上海的《新文化》、《中国学术》、《清明》、《经济月刊》,桂林的《民主星期刊》,广州的《新趋势》、《现代生活》、《联合增刊》,香港的《自由世界》、《正报》、《青年知识》、《中国农村》、《文萃》、《民潮》等报刊。据4月22日的重庆《世界日报》报道,几个月来各地各级国民党政府以“登记未准”或“尚未办竣登记手续”为名,查禁或勒令停刊的报纸杂志达100种以上。尽管如此,知识分子和言论界仍然在作最后的抗争。

1月,福建省政府发出通令,严禁公务人员向外发表新闻,违者以泄露公务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