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宋太祖传奇 > 第5章完结

第5章完结

(阮籍《壮士行》)

两人遂痛饮至大醉,相扶而起,出门,相和而歌曰:携手上河梁,游子慕何之?

徘徊蹊路侧,  不能辞。,x.i^a,n¢y¢u?b+o¢o·k+.·c\o?m·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晋·无名氏《携手上河梁》)

李谷解下马上包袱,双手奉上,道:“韩兄此去,缴用必多,区区千金,以壮行色,韩兄收着。”韩熙载也不言谢,含泪收下,交付韩寿背了,便觅船渡淮而去。船至中流,回首北望,只见李谷兀立峙于高岸上,挥手示意。秋风劲急,拂动李谷衣襟,白衣飘飘,神采飞扬,宛如神仙中人。韩熙载激情难抑,纵声长啸,啸声浑厚、激昂,充满激愤、悲壮、豪气。李谷闻声亦长啸相和,他的啸声却是清越、慷慨,洋溢着豪情、壮志和自信,两人啸声从淮河上远远传了开去,伴随着河水的呜咽声,久久不息……

看官须知:这两人一别之后,便再也不曾见面,若干年后,李谷果然做了中原北周的宰相,辅佑周世宗,定策取了淮南,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秒+漳*节?晓′说`徃_ -耕~薪!最+哙+这韩熙载入吴,到南唐之时,官至中书侍郎、充光华殿学士承旨、兵部尚书。他曾屡次建策欲挥兵平定中原,却因南唐主孱弱,不用其谋,以致国力日渐衰弱,竟使韩熙载壮志难酬,熙载乃沉湎于醇酒美人,悒悒以终,死后被南唐追封为仆射,同平章事——也即是宰相了。

此两人乃一时之人杰也,未达时这般倾心相交的故事,实是千古罕有的佳话。正是:多难苍生盼一统,临岐壮士吐豪言。

本书故事正是围绕中原与南唐之争展开的,以此,笔者便信手把李谷、熙载相识之事拈来,以之为楔。五代纷争,武人执政,此辈唯知以兵力争胜,又几时把百姓困苦放在心中了?一味贪污腐败,沉湎荣华富贵,又懂得什么政治了?又懂得什么农商经营了?是以天下乱极,百姓苦极。李谷、韩熙载之后,便见众多士人参政或出谋划策,或进言纠偏,这辈文人懂得成仁取义的大道理,以天下为己任,因此天下得以统一。这就是在下为什么以李、韩之事为本书之楔的深意所在。【注】①李谷千里送韩熙载事,见《资治通鉴》卷275之49。,微¨趣-晓·税¨ ~醉′薪\章\结_庚·薪,快?

②韩熙载奔吴,各书多有记载。《十国春秋·吴睿帝本纪》上写道:“七月,北海前进士韩熙载来归。”然而《资治通鉴》载霍彦威奉命杀王公俨事是这年八月丁酉。则韩熙载投吴必在其父被杀之后。故本文从《资治通鉴》,定为当年八、九月间。

第一回 土室遇险 处变不惊见本色(1)

公元943年,是五代后晋天福八年。去年六月晋高祖石敬瑭巡狩到邺都时一病死了,他侄子石重贵匆匆赶去,在灵柩前接位为帝,是为后晋第二代皇帝。当他忙完丧事,已是次年二月时分,这才发驾返回京都。

后晋的京都是在汴梁(亦称汴京,即今日之开封),前一阵因大批文武官员和御林军随着皇帝出巡,汴京曾很冷落了一阵子,现在他们随着新皇帝回来了,京城又热闹起来了。汴梁在古代战国时期是魏国的国都大梁,因此,人们往往会因之想起信陵君、侯赢、朱亥等英雄人物来。开封府的东门即夷门,便是侯赢抱关为吏的地方。开封因地处中原冲要之地,此时北方辽国契丹强大,幽云诸州又被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以五代时的梁、唐、晋、汉、周,以及后来的大宋、金等朝都以这远离边境的开封为国都。本文开始的年代,汴京正是中原第一繁华的地方,然而即使如此,却也不及承平时期中等城市的热闹呢!

话说这年二月的一个凌晨,开封还未曾从睡梦中醒来,它的北门——封丘门刚刚缓缓地启开,从城中泼唰唰地奔出七骑马来,其中四骑稍稍落后些,骑者罗帽直衫,自是四个随从的家丁了。前行三骑,居中的乘者是个二十一二岁的青年,他衣饰华丽,鞍辔华鲜,佩剑也是镶金饰玉,甚是贵重。他肩上缚了皮鞴,鞴上停着一头黑色大鹰,那鹰的利爪紧紧抓住皮鞴,身子一动不动,却微侧着头,两只锐眼闪着熠熠的光,看得出这是只从漠北重价购的猎鹰。调得顺了,极是名贵。他的马前马后奔跑着五只巨犬,灰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