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宋太祖命撤礼器,改设常馔祭父母事,见《宋·邰伯温·邰氏见闻录》。+k\k^x′s?w~.-o/r?g\
回外回 愁深几许 一江春水向东流(1)
全书写赵匡胤一生的故事,总算写完了。不过,我禁不住想写写李后主李煜最后几年的生活,这不但是因为南唐的事与宋太祖一生功业息息相关,也因为通过李后主的结局也可以看清宋太祖是如何处置俘虏来的一国君王的。再说,李后主也不是一般的亡国君主,他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词人之一呢。
李后主在京陵城破之日,果然如宋太祖预测的一样:他没有举族自焚而死,他没有这份刚勇,他也不忍让小周后年纪轻轻的就悲惨地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他率领了张洎、殷崇义等大臣肉袒衔璧在曹彬马前投降了。曹彬一见马上就亲自为李后主释缚,叱令宫监给李后主披上紫袍,着军士严密守卫宫门不让任何人乘乱打劫。然后向李后主道:“国主宜速整备行装,多带金银,去汴京以后,就没什么收入了。”李后主此时哪有什么心思去打理这些琐事?自有后妃们七手八脚收拾起来。
曹彬一面飞书向宋太祖告捷,一面又写了一封密奏给太祖,密奏上写道:“江南四十余年来未经兵戎,庶民安乐。今日皇师围城日久,罹矢石及饥饿而死者枕藉,况吴越兵不奉指挥,举火焚掠,杀人无数。·优′品?小~税,徃* ′已-发/布¢罪~欣!璋-结*其净德尼院八十余人,皆宫人入道者,城陷之日积薪赴火死,无一肯自脱者;昇元寺阁高可十丈,士大夫及豪民妇女避难于上者殆数百人,被吴越兵纵火焚死,哭声振天。南唐殉国之臣,自陈乔、马诚信以下有数十人之多。诸百姓组军抗我,虽不足畏,然仓促难平,民心恋旧也。盖南唐前后三主皆务恤民,后主李煜于民尤有恩惠,故民依之也。臣以为大局甫定,不敢久留李煜等,恐又生反复耳。或则即送京禁锢,勿令交通臣民;或即鸩杀之,以防有变。”密奏送到开封,太祖看了,傲然一笑,批道:“鸡雀肠肚。又何必鸩杀之?李煜在朕手中,是为人质,江南又有何反复?着即将李煜子弟及后妃、诸大臣速解送来京,沿途州、县应悉心供应,无得逗挠。”圣旨一到,李煜一家二百余口及众大臣坐了二百余只大船过江入淮,复沿颍河赴京。时值深秋,河水甚浅,大船无法上行。州县怎敢“逗挠”?于是广发民夫,一面筑堤提高水位,堤高一段,上行一段,又再筑堤,又再上行。一面着数千人拉纤,缓缓前进。饶是如此,在途竟达三个多月,让宋太祖等得很是焦急。好容易到得京师,宋太祖大会群臣到太庙行了“献俘”大礼,然后“赦”了李煜的“抗拒王师”的大罪,封他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上将军、“违命”侯。,衫?叶`屋? !首~发+拨了一栋“侯爵府”给他住,派江南旧臣潘慎修为他的记室,主管侯府一切庶务;又拨了一小队卫士来做他的门卫和仪从。
这侯爵府位于开封东郊,四周很是荒凉,却离京城不远。总共只一栋小楼,十来间住房,楼上住着李后主和小周后,楼下除一厅外,住着潘慎修及一众卫士,几个仆役,厨房也在楼下。一堵高高的围墙遮住了过往行人和邻近居民好奇的耳目,当然,也围住了李后主的自由。至于李后主的几个兄弟、几个子女、几个妃子却另有安排,不让他们住在侯爵府里。
奉诏:李煜不得擅离院门一步;不得擅自会晤宾客;不得擅递书信于外;非奉诏不必入朝。他所封的官爵都是虚衔,是没一分公务的。总之,是十分严密的软禁。宋太祖还是接受了曹彬的建议:“宜深禁锢。”因为李煜在江南是有很高民望的,他究竟是个危险人物啊!
李煜虽然被封了侯爵,却是没有月俸年薪的,他只能靠从江南带来的金银财物过日子,一年、两年,渐渐地也用尽了。本来李煜夫妇也用不了许多钱,可是随同他一起被解来京师的江南旧臣虽有月俸,却都失去了恒产和其他收入,生活自然也是很艰难,有的实在过不下去的,不免通过潘慎修来向李后主求助,李煜素来不把钱财当一回事,况又极重情谊,因此出手大方,资助了几次,旧臣们便都知道了,以为李煜把江南的金山也搬来了,因此一些无耻之徒便不时来打秋风,一来二去,渐渐地李煜手中也空了,潘慎修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