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君· ′追′蕞.芯!章·踕^_狐/恋,闻_血? ,无?错*内!容/-k/u`n.l,u^n.o*i*l,s\.¨c·o+m·
第二部分:关于金字塔的记载帝王谷的盗贼(图)2
当然,在叙述这些事件之前,我们应该先说一说帝王谷的趣闻.帝王谷指的是毕班.埃尔穆鲁克帝王陵墓群,它位于尼罗河西岸,隔河与卢克索和卡尔纳克相望,这里有新帝国时期建筑的巨大的寺庙和柱廊.河谷附近的广袤地区,昔日是古代底比斯城外的一雄伟的墓葬群,如今已是一片荒漠.新帝国时期,尼罗河西岸的这些峭壁上被开凿出来许多墓室,用来安放权贵的遗体,而且阿蒙神和许多帝王的祠堂庙宇也在这里.负责保管这片庞大的陵墓群和不断修建工作的人有一大批,领导这批人的官员叫做"西区兼陵园驻军长官",住在营房里的是警卫陵园的驻军,而建筑工人和普通劳工就在几片简易的平房里栖身,慢慢地这些人和住房就逐渐发展成了村落.这些工人有画工、石匠和各种手工艺者;此外,还有制作干尸的技工,负责把尸体加工成木乃伊,以便为死者的"卡"准备永久性的归宿.前面说过,这些都是新王国的事,当时的统治者是古埃及历史上的雄主,如"太阳之子"拉美西斯一世和拉美西斯大帝.那时是古埃及第十八朝和第十九朝,年代约在公元前1350年到前1200年.根据施宾格勒的观点,这个时期同我们现代的时代有相似之处,即是具有"恺撒影响"的几乎纯粹的"文明".按照施宾格勒关于历史现象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的论点,这个时期古埃及建筑的表现形式已不是金字塔,而是华丽的宫殿,如在卡尔纳克、卢克索和阿拜多斯等地出现的宫室;这一时期在罗马历史上恰好是恺撒时代,即罗马的"巨大型"文明吸引了希腊的"辉煌型"文明的时代."巨大型"历史时代在其他国家和其他时期也发生过:黄帝治理中国,尼尼微被辛那赫里布建成了亚述的罗马,以及公元1250年之后印度建成大批宏伟建筑.此外,就是在现代西方人身上也能够看到,当年把古埃及引导到"巨大型"文明的那种力量正在发生作用,不论这些西方人是住在摩天大楼的纽约、呆滞的伦敦、残破的柏林还是颓废的巴黎.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公元前1545—公元前1515年)使埃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象征着帝王谷的建筑活动时期的开端.图特摩斯一世是古埃及王朝统治时期的一个发挥决定性影响的人物.古埃及的文化发展演化成文明的发展,从而许多旧时的传统被打破了,这个演化也自图特摩斯一世开始———当然,这一点还有待最后的证明,而要想证明这一点光靠考古学还是不够的.不管怎样,图特摩斯一世把自己的陵墓和殡葬礼堂分开了,这在古埃及帝王中是没有先例的.他的墓地距礼堂将近一英里,而且根据遗嘱,他的遗体藏在峭壁上凿出的洞室中,而没有安放在醒目而豪华的金字塔里.在现代人看来,这也许无关紧要,但在当时作出这样的决定,实质上就是宣告同延续了1700年的历史传统决裂.这种大胆的措施对图特摩斯一世自己的"卡"极为不利,甚至也给他自己的死后的永生带来了威胁.原来"卡"要借助祭礼———按照宗教节日在死者的殡葬礼堂里举行的"祭礼才能生存下去,并说"卡"是不能离开遗体右右的,和以往的法老不同,图特摩斯一世的遗体没有安放在紧靠礼堂的地方.个中原因呢?图特摩斯一世看到先祖的陵寝大部分都免不了要遭受盗墓贼的侵害,因此希望他自己的遗体能够得到更为安全的保障,以此来弥补上述的遗憾.图特摩斯一世下达给总建筑师依南尼的一切指令都是从确保自己的陵寝免遭后世的亵渎的角度来考虑的.尽管当时埃及的宗教势力已日趋没落并渐渐地被世俗观念所代替(第二十一朝法老本人就是教士,在此之前埃及教士的势力日渐增长),但在思想上图特摩斯一世最关心的还是他的木乃伊会不会遭到破坏.截止到第十八朝末期,底比斯一带的帝王陵墓无一幸免于被盗;木乃伊身上的"神铠"不是被剥得精光,就是部分损害,使得这些遗骨蒙受了万劫不复的玷污,盗墓贼照例是从来没有被捉住过,但在作案中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