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考古传奇 > 第70章完结

第70章完结

′q!u.k\a`n\s~h+u¨w?u′.+c,o^m*!x\4~5!z?w...c′o¢m/!l~a\n^l^a*n`x^s...c!o+m~

第三部分:关于塔的记载通天塔(图)6

塔顶庙墙是用深蓝色琉璃砖建成的.公元前458年,希罗多德看见了这座庙,其时阶梯塔已建成达150年左右了,那时的塔是完好无损的."上庙"与"下庙"不同,上庙里面没有神像,只有一张大床在里面,床上"铺设十分豪华"(同希腊和罗马贵族一样,美索不达米亚贵族是躺着进餐的),大床的床边搁着一张漆金桌子.这种超级神圣的东西与老百姓是无缘的,由于马尔杜克近在眼前,假如被他瞄上了一眼,任何普通人都是承受不住的.这座神庙里仅仅住着一个人,是一个特意拣选过来陪伴大神取乐的女人.希罗多德写到这儿很谨慎:"他们还告诉我大神还时不时来到庙里并躺在这张大床上,但是我认为不太可信."阶梯塔周围建有围墙,围墙内有些房舍,远道而来的看客朝拜时就住在这里.此外,还有专供马尔杜克的僧侣使用的屋宇.马尔杜克把王位授予巴比伦国王,而僧侣们是马尔杜克的仆从,他们理所当然很有权势.埃特门南基的大院可以等同于巴比伦的梵蒂冈,只是色调暗淡了一些,而且主要是用巨石建造的.图库尔蒂—尼土尔塔、萨尔贡、辛那赫里布和亚述巴尼拔都攻打过巴比伦,并摧毁了马尔杜克神庙和巴别塔———埃特门南基.巴别塔被那波帕拉沙尔和尼布甲尼撒重建了起来.尼布甲尼撒死后,波斯国王居鲁士于公元前539年攻破巴比伦之后,一改过去的征服者的一惯做法,把阶梯塔保留了下来.在当时,居鲁士的观念属于青年一代,他十分折服于巴别塔的雄伟,不但没有把它毁掉,而且下令在他死后,要按照巴别塔的式样,在他的墓上建起一座小型的埃特门南基.然而,巴别塔最后还是被毁掉了,它被波斯国王薛西斯化作了一片瓦砾堆.后来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时,巡视了巴别塔,他同居鲁士国王一样喜欢它的雄伟,就抽出10000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废土清除掉,接着命令全军集体劳动.为了这项工程,据斯特拉波的记载,亚历山大竟投入了60万个人工.过了2200年到了现在,一位西方学者跑到了这个地方,与亚历山大大帝不同,他是为了求得知识,而不是为了求得美名;他没有10000人供他役使,只是雇请了250人.但他孜孜不倦,一连干了8年,为了复原工作总共用去了80万个工.经过科尔德维的不懈努力,巴比伦昔日的面貌基本恢复了,一片举世无双的建筑群重见了阳光.空中花园被古人视为世界奇迹,因为那是人类虚荣心的标志,而巴别塔则至今为人铭记于心.接下来巴比伦城的另一部分又被科尔德维揭开了.在古铭文中,这块地方是有所记载的,但从来没有人看到过.在这里,科尔德维只挖出了一条大街,但古代最美丽的一条街就是它,其美丽超出了古罗马所有的街道,也超出了所有现代城市的街道———如果不用长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话.这条大街主要的作用不是用于市内的普通交通,而是专供拜神的队伍使用的.全巴比伦城的人们,在尼布甲尼撒的带领下,穿过这条大街,走到巴别塔,祭拜马尔杜克大神.大概在尼布甲尼撒在位的43年间,这条朝拜大街的修筑工程始终没有间断.对于朝拜街的起源和作用,尼布甲尼撒曾这样说:"这是巴比伦第一大街,名叫艾布尔沙布,它是祭拜马尔杜克神的队伍的专用通道.为建造这条大街,我使用优质的材料,用吐尔米纳班达石和沙渡石铺垫艾布尔沙布,这样它才能和朝拜马尔杜克神的队伍相匹配;我把它和父王建造的工程连在一起,把它变成一条与众不同的大街."这果真是这样的一条大街———祭拜马尔杜克神的专用大街.这条大街同时也是巴比伦城防御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大街的构筑就是一道庞大的战壕.站在大街中心朝两边望去,什么也看不着,因为两堵22.4英尺高的高墙把大街夹在了中间.这是进入巴比伦内城的惟一通道,它就像一条深沟从外城墙直通到伊施塔门.敌人只有走这条通道才能攻破通道城门,但这夹在两堵高墙之间的大街却是使敌人陷入死亡之地的陷阱.彩釉雄狮浮雕装饰着大街两旁的墙壁,雄狮分两列,共约120只,每只达7英尺长,露出扑向敌人的姿态.那个时代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