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和马其顿(公元前400—前336年)
斯巴达时期(公元前400—前371年)
公元前400—前371年,斯巴达霸权 由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胜利的结果,斯巴达成为希腊的盟主。_j_i*n*g+w`u¢b.o?o.k!._c`o_m*这种霸权主要是由来山得以及亚吉斯和亚吉西劳斯国王取得的。在小亚细亚地区进行的对波斯的作战中,斯巴达取得了胜利(参见下文)。
公元前400—前387年,斯巴达和波斯的战争 莱地亚和卡里亚的地方总督提沙费尼,因为伊奥尼安城支持叙拉古反抗阿塔薛西斯二世(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希腊→万人军远征)而惩罚他们斯巴达出兵帮助伊奥尼安城。经过一些零散的作战和长时间的休战后,亚笈塞拉奥斯二世于公元前396—前394年,开始侵入小亚细亚的西部,他横扫了这一地区,直到希腊爆发了战争才返回斯巴达(参见第二章→地中海→希腊→万人军远征)。
公元前395—前387年,柯林斯战争 由于对斯巴达的暴政日益不满,利用在小亚细亚战争中取得胜利之机,伊利斯、底比斯、柯林斯、阿各斯和希腊其他的一些小城邦,在波斯的资助下,组成了反斯巴达同盟。^1,7?n′o·v~e?l+.\c^o/m,在陆地,斯巴达的来山得在战争初期赢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公元前395年进攻哈里阿图斯城时,他兵败身亡。亚笈塞拉奥斯于公元前394年从小亚细亚返回,在科洛尼亚击败了敌人。
公元前394年,克尼多斯之战 著名的雅典舰队司令官科农,指挥希腊—波斯联合舰队,在克尼多斯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中,击溃了由来山得的兄弟斐山得指挥的斯巴达舰队,并击毙了斐山得。这一战结束了斯巴达的制海权,尽管后来斯巴达的舰队司令官安塔尔西达斯在同波斯和雅典的海战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仍无法夺回制海权。
公元前394年,围攻柯林斯 公元前393年,亚笈塞拉奥斯围攻柯林斯,不久战争形成了僵局。公元前390年,一支稚典军队在伊菲克拉特指挥下攻取了柯林斯。波斯因为害怕雅典强大后,会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转而开始帮助他的敌人斯巴达来反对其原先的同盟雅典。
公元前387年,安塔达斯和平(又称国王的和平) 交战各方终于达成了妥协:雅典的部分恢复得到了各方的承认;斯巴达的霸权尽管受到了冲击,但仍能继续保持;希腊承认波斯为名义上的宗主国,希望这样能减少一些彼此间的猜忌。+芯·丸*夲`鉮′戦* /芜.错·内~容+
公元前387—前379年,斯巴达霸权的继续 斯巴达以绝对的优势,压服了来自各方的挑战,在一些希腊城邦包括底比斯,派驻了警卫部队,并且在当地成立傀儡政权。
公元前379—前371年,独立战争 这是底比斯反抗斯巴达统治的一场战争,雅典不久也加入到了底比斯一方。尽管联盟不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却削弱了斯巴达对希腊的控制。与此同时,公元前376年,雅典的查波里亚斯在纳柯索斯海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斯巴达利用雅典和底比斯之间的不和,挽回了一些陆上初期作战的损失。
公元前371年,波斯努力进行和平调停 在和平调停会议上,斯巴达不承认底比斯有代表波提亚联盟的权力,因此底比斯的的领导人伊巴密浓达决定独力再战下去。底比斯国王克列翁布罗特立即率领11000人的军队进入波提亚南部地区,而伊巴密浓达能够指挥的部队只有6000人。
公元前371年7月,留克特拉会战 斯巴达排或传统的纵深12列方阵,将强兵置于右翼,一些骑兵和轻步兵置于整个方阵的两侧,战线拉得较长,企图迁回包围底比斯军。然而,伊巴密浓达拒绝同敌人进行正面交锋。针对战场态势,伊巴密浓达采取斜切战斗队形(亦称“斜阵”或“斜楔阵法”),将强大的突击力量置于左翼,排成纵深48列(应为50列―译者注)、横向32列的方阵,骑兵在方阵的左翼担负掩护,准备力挫对方强大的右翼;其余的兵力则置于方阵的右后方,排列成两个8列方阵,准备抵御对方比较薄弱的左翼和中军。这是现在已知的历史上最早的在进攻中纵深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