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2年,大流士求和 波斯统治者大流士提出送给亚历山大1万金塔兰特(相当于3亿美元),将波斯帝国欧洲西部的全部领土割让给马其顿,并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亚历山大。/精/武,暁+说-蛧` ~无¨错^内?容?但是,亚历山大拒绝了大流士提议,他想得到的是波斯帝国的全部,而且他认为,他如果想同大流士的女儿结婚的话,也无需经过大流士的同意(大流士的这个女儿已在伊苏斯之战中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译者注)。
公元前332年11—12月,围攻加沙 在围攻提尔的同时,亚历山大就已派出部队去占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其他地区。只有加沙城拒不投降,独自顽强抵抗。亚历山大立即赶到那里,开始了另一场围攻。这次作战最显著的特点,是亚历山大在接近城墙的地方,构筑了一座巨大的土台。这个土台高达约60米,台底周长约400米,上面放置了几架弹射器和一架抛石机,用来袭击敌人的守城部队。两个月后,加沙城被攻陷。
公元前332年12月—前331年3月,征服埃及 这一阶段没有重要的作战,亚历山大的沿海基地已经巩固。亚历山大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主要城市留下警卫部队,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幻!想,姬′ *芜!错\内¨容′在埃及,他建了一座亚历山大城,这是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之一。他还做了一次旅行,越过大沙漠西行到离莫姆费斯约320公里的西华奥塞斯,去凭吊宙斯阿蒙神庙。在那里,他被僧侣们称为“宙斯的儿子”。
公元前332—前331年,斯巴达反叛 当亚历山大离开本土远征后,斯巴达国王阿吉斯二世在波斯的支持下,联络了希腊南部的大多数城邦,共同反抗马其顿,围攻梅卡罗波里斯。公元前331年安提帕特向南进军,在梅卡罗波里斯城外击败了反叛者。取得胜利后,他给亚历山大输送了强大的步兵和骑兵增援部队,以加强国王在埃及的力量。
公元前331年4—9月 得知大流士在美索不达米亚集结重兵,亚历山大迅速进军提尔,然后转而向东,未经任何战斗,就越过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他判定波斯军队有20万之众,已经到达位于阿贝拉城以西约150公里的高加米拉平原。亚历山大的军队大约有47000人,在离波斯军队住地大约11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实施侦察和进行休整。!幻/想′姬\ !更¢歆^醉!快′大流士再次求和,但同样遭到亚历山大的拒绝。这一次,大流士提出要送3万金塔兰特(相当于9亿美元)、割让波斯的一半领土以及许配他的女儿。
阿贝拉(高加米拉)之战(公元前331年10月1日)
大流士最好的步兵部队―希腊雇佣军,在伊苏斯会战中几乎被消灭殆尽,他现在主要依靠的是他的骑兵、刀轮战车和大象。波斯军成两线配置,骑兵位于两翼。中军是一些剩下的希腊雇佣兵和皇家警卫骑兵。大量的刀轮战车在整个部队的前面排成一线,而在中军的前面,又增加了一些大象。大流士希望实施一次夜间进攻,每天晚上部队都在原地待命。
像在伊苏斯一样,亚历山大采用右梯次队形。在右翼的最前方是他的重骑兵“御林军”,由轻步兵提供掩护,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其后是由重步兵在战列的中央结成一个大方阵;左翼是由巴尔米尼奥指挥的希腊骑兵和西徐亚骑兵;在两翼的后方,是由轻骑兵和轻步兵组成的机动分队,以保护翼侧安全,防止波斯宽大的正面部队向内旋转实施合围;在中央的后方,是由西徐亚步兵组成的一个小方阵,以掩护行李营。在两翼和中央后方的这三支部队,是历史上最早在作战中使用的战术预备队。
亚历山大军队位于右侧的轻骑兵和轻步兵先行,迅速地斜向大流士军队的左侧中央挺进。马其顿轻骑兵跟波斯骑兵接触后,便在密集的波斯军队中打开了一道缺口。大流士立即派遣装有长柄大钩刀的刀轮战车前往迎战。马其顿轻步兵击毙了战车的驾车兵,使敌人的缺口扩大。亚历山大看到敌军队伍中出现了突破口后,便将军队的前进方向稍向左前方移了一下。然后,在四个轻装步兵初级力阵的紧密配合下,率领左翼的“御林军”穿过突破口,直接冲向大流士。惊恐万状的波斯国王仓惶逃出了战场。
亚历山大军队向前推进的速度过快,因此在马其顿军队方阵中的正规常备兵和轻装步兵之间出现了缺口。一些印度和波斯骑兵便突破了这个缺口。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