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战争(1560—1598年)
孔代、科利尼和卡特琳·德·梅迪契统治时期(1560—1574年)
1559—1560年,弗朗西斯二世在位 整个国家政权由野心勃勃、有实权的吉斯的弗朗西斯控制着。′咸,鱼/看¨书- ?追!最~芯′璋_踕?就法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来说,由于弗朗西斯二世怀疑吉斯以及其教母远嫁苏格兰,所以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和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暂时联手反对他及其教母(参见①第十三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英格兰;②第十三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苏格兰)。就国内政治和宗教形势来说,信奉新教的波旁的路易和其他贵族反对信奉天主教的吉斯家族。两者比较,宗教暴乱是最现实问题。
1560—1574年,查理九世(弗朗西斯二世的弟弟,登基时10岁)在位 前期由其母后卡特琳·德·梅迪契(亨利二世的妻子和吉斯的对手)作为监护人。
1560年,昂布瓦斯阴谋 一群年轻的贵族(大多是新教徒)试图推翻吉斯政府,但被残酷地镇压下去。·墈?书,屋¢小.说-枉¢ +唔¢错/内?容\
第一次宗教战争(1562—1563年)
新教(胡格诺派)领导人主要有孔代亲王和科利尼伯爵加斯帕尔。天主教领导人主要有蒙莫朗西总管吉斯公爵和先信奉新教后饭依天主教的纳瓦拉国王―波旁的安托万亲王(孔代亲王之兄,纳瓦拉亨利之父)。由于当时法国与西班牙和罗马帝国保持和平关系,国内有许多失业的老兵,渴望参加战争和劫掠。
1562年3月1日,瓦西镇大屠杀 许多新教教徒被吉斯军队屠戮。
1562年4—11月,胡格诺教徒起义 孔代和科利尼率军占领了奥尔良,以此为先,导致新教教徒全国性的起义。法国国内教派冲突和暴乱全面展开,且连续不断。
1562年9月20日,英国介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以支援胡格诺派为名,派沃里克伯爵约翰·达德利率英军在勒阿弗尔登陆。
1562年10月26日,鲁昂失守 天主教军队袭击并攻占胡格诺派军队据守的中心城市鲁昂。战斗中,波旁的安托万被杀。
1562年12月19日,德勒之战 一支约15000人的胡格诺派军队在孔代和科利尼的指挥下,向北进军与勒阿弗尔的英军取得联络时,在德勒与名义上由蒙莫朗西实则由吉斯指挥的约19000人的天主教军队遭遇。·微!趣?小¨税\ ¢罪′新/漳+结?哽~薪,筷·胡格诺派军队包括5000名瑞士雇佣军。双方军队大战,未分胜负。战斗中,双方统帅,孔代亲王和蒙莫朗西公爵均被对方俘获,且均损失了约4000人。
1563年2月18日,吉斯公爵遭暗杀 他是在率军围攻奥尔良时遇刺的。
1563年3月,《昂布瓦斯和约》达成 卡特琳王后发布昂布瓦斯赦令,要求立即停止内战,于是两个被囚的首领举行谈判,签订和约。随后,双方携手把英军赶出勒阿弗尔地区。
1563年7月28日,收复勒阿弗尔 英军被迫投降。
第二次宗教战争(1567—1568年)
1567年9月29日,胡格诺派起义 孔代、科利尼和500名胡格诺贵族试图在莫城抓获王室成员,但未得逞。于是,胡格诺派其他军队攻占奥尔良(由法兰西斯·德·拉努领导的15名胡格诺派骑兵攻占的)、欧塞尔、维埃纳、瓦朗斯、尼姆、蒙皮利埃和蒙托邦等地。孔代亲王迅速将起义者集中,进军巴黎(10—11月)。
1567年11月10日,圣但尼之战 74岁的蒙莫朗西乘胡格诺派军队分散各地之际,率16000人与孔代指挥的仅3500人军队在圣但尼展开激战。孔代仓促应战,坚守阵地数小时,但最终寡不敌众被击溃。战斗中,蒙莫朗西公爵伤重身亡。孔代纠集起近6000人的军队再次参战,此时天主教军队的攻势减弱。
1568年3月23日,《隆瑞和约》 天主教派被迫对胡格诺派作出重大让步。
第三次宗教战争(1568—1570年)
1568年8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