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年5月22日,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 “护教团”在布拉格召集议会,议会代表在拉德彻尼宫将皇帝马提亚最信任的两个参议官马提尼兹与斯拉伐塔自窗户中抛出(北即为“掷出窗外”事件这一典故的来由。+q′s¢b^x\s?.?c,o\m¨之后,波希米亚人建立起义临时政府,并组建一支军队,由图伦伯爵率领。
波希米亚时期(1618—1625年)
1618年7月,战事开始 图伦进攻井攻破克鲁毛。
1618年11月21日,皮尔森陷落 在曼斯菲尔德伯爵的率领下,新教徒军队共2万雇佣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攻陷皮尔森要塞。
1618—1619年,天主教军队的增援 援军有两支,一支是由西班牙人出钱支持的军队,他们来自佛兰德,另一支来自奥地利。在冬天将至的几个月中,由图伦伯爵和斯克里克伯爵率领下的波希米亚人将弗莱米什军队阻止于布迭约维策,并横扫了奥地利边境地区。
1619年3月20日,马提亚卒 此时,神圣罗马皇位和波希米亚王位空缺。,删.8·看`书′惘! ?已~发?布-最`歆`彰?洁′
1619年5—6月,入侵奥地利 图伦伯爵率军攻打维也纳,在那里,他同由加伯尔伯爵率领的特兰西瓦尼亚军队会师。
1619年6月10日,扎布拉特之战 在波希米亚,曼斯菲尔德惨败于由巴克库伊率领的帝国军队。图伦从奥地利召回,加伯尔则返回匈牙利。
1619年8月26日,波希米亚新教教徒们选举新国王 他们另选巴拉丁伯爵腓特烈选帝侯为国王,并声称废黜斐迪南二世。波希米亚人得到了卢萨设、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的支持。
1619年8月29日,斐迪南二世嗣位 在由皇帝操纵的国会选举中,斐迪南在法兰克福登基,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斐迪南二世在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萨克森的约翰·乔治及西班牙的菲利普三世的支持下,开始努力推翻波希米亚国王腓特烈。
1620年4月30日,皇帝命令腓特烈退位 腓特烈无视皇帝的命令,标志着双方战争的开始。′衫?叶/屋. \更′辛!醉`筷/
1620年7月3日,《乌尔姆条约》 福音派新教联盟的诸侯们,由于一方面妒忌腓特烈,另一方又畏惧皇帝,宣布中立。与此同时,波希米亚军队在奥地利起义新贵族的支持下开进奥地利。
1620年7月23日,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的干涉 为支持皇帝镇压波希米亚人及其已难驾驭的贵族们,马克西米连随天主教联盟军队开进奥地利,该军队共有25000人,由梯利将军指挥。
1620年7—8月,西班牙干预 1619—1620年冬春之间,在布鲁塞尔、维也纳和马德里之间形成一个计划,据此,西班牙之斯皮诺拉于7月带领25000人从佛兰德出发向下巴拉丁开进。斯皮诺拉的一个秘密目标是在新教联盟的诸侯间达成一种平衡,以便将其力量控制于自己手中,不致使其倾向于波希米亚人。他的进军引起了帝国敌人的恐慌。他在科布兰兹旁越过莱茵河,假装直逼波希米亚,随后,他占领了巴拉丁的许多城市。波希米亚的腓特烈无力保卫其领土。西班牙人的介入帮助了斐迪南。与此同时,斯皮诺拉攻克了新教联盟的许多要塞,从而为西班牙人联接伦巴底与佛兰德之“西班牙道路”开辟了通途。
1620年8月4日,马克西米连在奥地利取得胜利 马克西米连在林茨打败了奥地利人伊斯塔斯。
1620年11月8日,白山之战 从林茨而来的马克西米连与梯利同由巴克库伊率领的帝国军队会师,共同进入波希米亚。在布拉格附近,他们遭到克里斯蒂安一世率领的波希米亚起义军15000多人的阻击,起义军随后撤至白山。清晨,天主教军队约2万人发起进攻,波希米亚人被打败,腓特烈逃往荷兰布雷斯劳。在马克西米连的率领下,天主教联盟军进占布拉格,并血洗该城,作为对波希米亚人反叛的严厉惩罚。追随腓特烈的诸侯统称为“冬王”。此后历经300年之久,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出现,波希米亚人才于1918年11月得以独立(参见第十九章→欧洲→中欧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