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01 布伦海姆会战
1704年8月12—13日,英荷联军进攻 马尔波罗和欧根决定攻击。_3\3*k~s¢w·.\c¢o¨m_马尔波罗的大部队在左主攻塔拉尔,而欧根则以积极的压制性攻击牵制马尔森和马克西米连。按照精心拟定的计划,英荷联军呈战斗队形部署,凌晨2时分9路纵队从多瑙沃特附近的营地出发。马尔波罗的5路纵队顺利推进,上午7时到达尼贝尔溪流以东的高地,开始与法军前哨接触,并与正仓促部署的法巴联军互相远距离炮击。欧根的部队前进路线较长,路又难走,将近中午才到达指定位置。
1704年8月13日,布伦海姆会战 中午12时30分,马尔波罗和欧根同时攻击,直趋尼尔河,马尔波罗一开始突击布伦海姆村(在河边)和上格劳村(沿河上行约3公里处),以围住法国的预备队。英国人死伤惨重,但目的实现了:塔拉尔的预备队源源涌来。欧根在右冀作殊死战,但进展甚缓。根据计划,马尔波罗于下午4时30分让他的骑兵中队开始突击。经过大约一个小时激烈的战斗,突破了塔拉尔的中央部。塔拉尔的军队被粉碎,他本人被俘,许多逃兵淹死在多瑙河中。在马尔波罗右转完成之前,马尔森和马克西米连趁夜幕得以从欧根和马尔波罗两面合围中撤出了他们大部分的军队。~精?武,小¨税+网. \已·发¨布\最?芯~蟑/結¨英荷联军的损失为死4500人,伤7500人。法巴联军的损失共为38600人,包括战死、负伤和被俘者在内。
评论:在联军协同和合作的历史,也许再也找不到比马尔波罗和欧根在这次会战中的表现更好的例证。法国和法国陆军常胜的威名被击破了,奥地利吞并了巴伐利亚,巴伐利亚选帝侯逃离了他的国家。
1705年,低地国家的僵局 马尔波罗回到尼德兰,在一场无目的的战役中遭受费里罗和巴伐利亚选帝侯的对抗。他的进攻意向再次受到过分谨慎的荷兰人的阻挠。
1705年,莱茵河的僵局 维拉尔斯和巴登的路易的机动同样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
1705年,意大利的僵局 芬多米占领萨伏依的大部分之后,欧根奉命去援助维克多·阿马达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大的行动仅有拉锯的卡萨诺之战(8月16日)。
拉米利兹战役(1706年)
1706年4—5月,各路大军向那慕尔进发 费里罗正确估计到马尔波罗要进攻那慕尔,遂率军约6万人前往保护这座城市。`微?趣_小+税~ ?无`错?内+容?在拉米利兹,他受到约同等兵力英荷联军的截击。
1706年5月23日,拉米利兹之战 法国人爬上一块高地,占领防御位置,并挖掘一部分战壕。马尔波罗声东击西,假装攻击法军左翼,以典型的机动诱使费里罗移动其预备队并将其右翼的一些部队拉了出来。然后,马尔波罗对受到削弱的法军右翼实施主要突击。数量上占有优势的法军右翼勇敢地自卫,但被英荷联军的气势和突击力所压倒。法军的整个战线开始动摇,马尔波罗命令总攻,法军秩序大乱,被赶出战场。马尔波罗奋力追击,使法军遭受很大损失。法国人的伤亡是:死伤8000人,被俘7000人。联军损失:死1066人,伤3633人。
1706年6—10月,马尔波罗巩固西属尼德兰 他占领了下列重要要塞:安特卫普(6月6日)、敦刻尔克(7月6日)、梅宁(8月22日)、登德蒙德(9月5日)、阿斯(10月4日),还有其他一些要塞。在这些作战行动中,英荷联军另外还俘虏了14000人。
1706年8月,芬多米到北部指挥 他从意大利被急召到北部(参见下文),代替不能胜任的费里罗。路易十四也提出了尝试性的和平建议。
都灵战役(1706年)
1706年4月19日,芬多米先发制人 芬多米率领一支10万余人的大军,面对约3万萨伏依人和不到4万奥地利人,他大胆地将其野战部队分为两个主要的集团,各约4万人。一个集团由利文特劳伯爵指挥,将奥地利人从中伦巴第逐回阿迪杰河。其余的法国人攻击萨伏依首都都灵。
1706年4月22日,欧根到达 欧根此前在维也纳,到达后即行指挥,阻止了奥地利人的撤退。他留在阿迪杰河,对芬多米展开机动战,历时月余。
1706年7—8月,欧根向都灵进军 得到增援后,欧根在阿迪杰河的力量就与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