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 第76章完结

第76章完结

然而时过境迁,此次决战与四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墈?书·屋_ ·哽*欣^醉-全¨如今的尔朱家族财大气粗,尽集天下精锐,带甲二十万人,完全没有尔朱荣当年排兵布阵时的捉襟见肘之苦。可六镇之人却全无往日的辉煌,如同从暴富户又跌回了破落时期,与当年葛荣号称的雄兵百万相比,人数只能低得他的零头一个,只剩下可怜的三万多人面对尔朱群狼的虎视眈眈。虽然今天也有几千汉人赶来助阵,可这些只会种地的汉人会打仗吗?

四年时光流转,六镇人的一切都在衰退,唯一增长的只有仇恨。同一片土地,面对更加强大的对手,这一切似乎都注定着六镇人的再次败亡。

然而还有一点微弱的希望,因为双方的领军人物与当年也不同了。尔朱家族的头不再是智勇双全的尔朱荣,而换成了勇而无谋的尔朱兆;而六镇的首脑也不是目空一切的葛荣,却变成了足智多谋的高欢。可高欢能力挽狂澜吗,颠覆这一切吗?

高欢明白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但尔朱家族败了,或许还能返回他们的晋阳、洛阳、长安、徐州死守,可自己和六镇一旦输了,还有活路吗?

然而他毫无胜算。\鸿!特+晓*税~蛧′ _蕪\错~内′容¨因为敌人太强大了,二十万人马,而他手中的步兵只有三万人,外加骑兵两千,寡众太过悬殊了。

如何应敌呢,这是首要的问题,是依靠邺城的城坚墙厚死守吗?这似乎是个好选择。可高欢放弃了,他明白如此被动地守城,最终会孤立无缘,失败是迟早的事。高欢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主动出击,率兵出屯城至城外,最后直至邺城外的韩陵山安营扎寨,而把守城的任务交给了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封隆之。

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常人的反应是想着如何避开,可高欢却另行其道,他不仅不躲,还要把这危险放大一百倍。他下令用牛、驴连成一片,把归路都堵死了,所有的人都被逼上了绝路。除了死战,别无选择!敌众我寡之际,主将必须要有这种破釜沉舟的气概,因为怀有必死之心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03

群雄并起的年代

高欢排成圆阵迎敌。高欢的从弟高岳将右军,高敖曹将左军,高欢本人则坐镇中军。^0*0!晓-税¨徃, ¢无·错\内.容¢高岳本家居洛阳,投奔高欢不久,便能担此重任,可见能力非同一般。但高敖曹的手下全是他自己训练的乡兵,清一色的汉人。战前,高欢虽非常欣赏高敖曹,可对他的手下却期望不高,唯恐这些汉人关键时刻不堪一击,便好意要给高敖曹增派一千六镇兵士:“高都督纯将汉儿,恐不济事,今当割鲜卑兵千余人共相参杂,于意如何?”

傲气的高敖曹对高欢的好意嗤之以鼻,断然拒绝:“敖曹所将部曲练习已久,前后战斗,不减鲜卑,今若杂之,情不相合,胜则争功,退则推罪,愿自领汉军,不烦更配。”高欢料不到,正是这些他认为难堪重任的汉人在他即将败亡的时刻力挽狂澜,改变了战局。

战斗即将开始。尔朱兆遥遥看见了高欢,便再次责怪高欢背信弃义。可在嘴皮子上,笨嘴笨舌的尔朱兆什么时候在高欢这里占过上风?

高欢置之不答,却反问:“本戮力者,共辅王室,今帝何在?”

兆傻头傻脑地回答:“永安(元子攸)枉害天柱(尔朱荣),我报仇耳。”以下犯上、谋害君主的人都是遮遮掩掩的,可在两军对垒之间这么大声宣扬,唯恐天下不知的,可能也只有尔朱兆了。

高欢便大义凛然地回答:“以君杀臣,何报之有?今日义绝矣。”

尔朱兆看看嘴上没占上风,便率军攻入。尔朱家族兵多将广,高欢的中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尔朱兆不用脑子,一看占了上风,就趁势猛冲,也不注意保护自己的两翼。

眼看高欢就要被赶至死路上,这时左翼的高岳率领五百骑兵猛冲尔朱兆的前军,而别将斛律敦则收拾了一些散卒骚扰其后。但真正致命的一击则来自于高敖曹的一千骑兵。勇猛无比的高敖曹率领曲王桃汤、东方老、呼延族等骑兵突然杀入,横向冲击尔朱兆的队伍。尔朱家族本欲乘胜追击,如今却首、中、尾都遭受袭击,尔朱兆“只将三千”的致命毛病又暴露无遗,一时首尾难顾,乱成一团。被逼至死处的高欢发现尔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