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 第125章完结

第125章完结

丢了这个左膀右臂,宇文泰失魂落魄。?卡~卡.晓.税`枉, ^更~鑫¨最^全,苏绰虽然权倾朝野,死后却家无余财。他的葬礼也简单得让人唯有静穆之心,单车一乘,送归灵柩返回故土。宇文泰率领群公步行送出城外,撒酒一杯:“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

痛哭之下,情不自禁,酒杯不觉间坠地。

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质朴风格,才是西魏朝野上下无限活力的根源所在。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64

宇文泰的治国

苏绰的死虽然让宇文泰遭受重创,可并未停止住他改革的步伐。恢复鲜卑部落制也好,崇尚周礼本位也好,毕竟还都是比较形而上的东西,目前更迫切的是要得提供实惠让这批异乡客马上安下心来——比起取个“赤兔”的名字,还不如一顿草料更能激起一匹战马的激情。而要想让异乡人乐不思蜀,最好的办法是更改他们的籍贯,用土地和庄园拴住他们的心。¢E.Z.小′税!枉? -免,肺/阅¨独~而这一招,我们知道孝文帝在迁都的时候早已大张旗鼓地用过了,而宇文泰所做的只要照葫芦画瓢即可。

不管你以前是六镇武川的,还是河南洛阳的,如今宇文泰大笔一挥——现在大伙全属于关内人士了,不要再惦记你家的一亩三分地,不要再想着到原来的祖坟烧香祭拜了。而到了宇文泰儿子的时候,便更为彻底,索性把外来客全改成京兆人了。这改革是相当彻底的,尤其对于恋旧的国人来说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数典忘祖可是一个天大的罪名。而宇文泰还是很坚决地跨出了这一步。

改掉籍贯只是微小的一步而已,到了后来,宇文泰改革的步伐就更大了:改姓。这一套我们非常熟悉,孝文帝老早玩过,硬生生把自己的拓跋姓改为元姓,然后把一大推鲜卑人的复姓改成单姓,结果鲜卑人一下子淹没在汉人的洪流之中。如今宇文泰却反其道而行之,重新把大家的单姓改为复姓。原先是鲜卑人的,便恢复原来的复姓;而原先是汉人的单姓,则改为复姓。比如独孤信还是继续姓独孤;而杨忠,便被改成“普六茹忠”,所以后来大名鼎鼎的杨坚其实很长时间都是被叫作“普六茹坚”的;李虎,名字则更怪,被改成“大野虎”,所以唐高祖李渊有可能也叫过“大野渊”的。/如!雯.网^ *已`发`布~醉′辛~彰¨結`

这些姓氏看似五花八门,其实都来自于北魏建国之初的功臣大姓,后因大多绝灭,便被宇文泰捡回来使用。所以能从姓“李”改成姓“大野”是一种荣誉,如同赏官赐爵,绝非儿戏。这是宇文泰追承北魏事业、恢复鲜卑族风,激励将士的举措。不但府兵的将领要改姓,跟随他的府兵也得改,而且很多都得跟着主将改。比如有个叫李屯的,原先是东魏人,他被俘虏后便跟随独孤信姓了独孤。如此府兵便和主将之间亲如一家,情同父子,打起仗来自然格外卖力。

这么一来,本来是天地各方的,塞北、关中、洛阳、陇外的,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一下子全都变成了关中人,再无土著和侨客之别;本来是胡汉势不两立的,如今都变成鲜卑的功臣之后,地域的隔阂、种族的分离,在府兵制和周礼的杂糅下都浑然一体了。

可更改籍贯也好,赐姓也好,但如果缺一样东西,所有的融合其实都会变得跟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因为人们只会热爱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老婆在你心里即便比你老婆强一万倍,你也不会舍了命去保护她。而唯有土地的赐予,才会让这些外来客真正地热爱关中这片土地,才会拥有家的感觉。对此,宇文泰的赏赐是非常慷慨的。而关中正好人少地荒,非常适合宇文泰作出这些慷慨的举动。于是这些府兵将领摇身一变全变成了关中豪族——手中有兵,家中有田,想不卖力都找不到理由了。

忘掉过去的一切,从此我们都是关中人士,我们都是鲜卑功勋之后,我们秉承了周王朝的礼仪,我们属于关中这块土地,我们要为这块土地而战——因为这块土地真正地属于我们。通过如此繁复艰难的改革,宇文泰终于打造了一个铁板一块的势力集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