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人是瓦解敌人斗志的绝佳方法!侯景欺负萧衍年老多病,便到处风传梁武帝已经驾崩,说得城内人心惶恐。~白!马·书.院¢ +醉\新/蟑-踕/耕*新\哙¨萧衍虽用处不大,但总是一面旗帜。萧衍无奈,只得强撑,从禁宫之所登上城楼。城上防守之人,见皇帝尚在,皆狂呼流涕——皇帝还是和我们一起在战斗!
侯景这一招算是适得其反了。
更可怕的是,侯景撕下了所有的伪装——命都快没了,还装什么人民军队?侯景在北边带兵的时候,就是纵容士兵抢掠,不加以节制,才深得士兵爱戴。如今,这该死的不扰民政策,已经让他过于束手束脚了。
侯景告诉他的士兵:肚子饿了,可以随意抢大米;兜里缺钱了,可以随意抢钱财;性饥渴了,随意抢女人!只要你们双手能抢得到的,都属于你们。一切随意!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04
水深火热——半世繁华一朝尽
虽一下子从人民军队转型成了土匪,可侯景觉得号召力还是不够,得让造反的队伍更加壮大!他不喜欢拉壮丁,他要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微¨趣*晓,税,网! /已?发+布,罪~芯-璋,截/
而权贵们的家奴是侯景绝佳的拉拢对象。南朝显贵家中蓄奴成风,便是萧正徳这种没落王爷,家中奴仆也有数百;其余朱异等权臣家中更是僮仆成群。这些家奴很多来自于战争俘虏,地位低贱,很多面上都被刻字,几乎如同囚犯(杨坚爸爸杨忠就在南朝尝过这苦头)。
侯景发动了解放奴仆的伟大运动,向城内奴仆宣扬——只要投靠本王,便可得自由之身。
光有口号,影响力毕竟有限,唯有塑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才会应者云集。这难不倒侯景,他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角色——朱异的一个奴仆。为了打造好这个典型,侯景出手非常阔绰,不但对他加官晋爵,封为仪同三司(虚衔,大致相当于享受正部级待遇),且把朱异的所有家产全部赏赐给他——可怜朱异掘地三尺,几十年如一日为自己的贪污事业奋斗不已,如今却一朝散尽。\小`说^宅_ !吾~错′内.容?
侯景找的这典型,水准高,又敬业,没有愧对侯景的赏赐。他乘良马,披锦袍,踱到城下,仰着脖子,一副小人得志的得意样,大声羞辱朱异:“你辛辛苦苦干了五十年,才得到中领军的位置;我刚刚投奔侯王,便已为仪同了。”
向来好榜样如同虚设,坏榜样的力量才是真正无穷:三日之内,城内僮仆、家奴皆蜂拥而出,以成千来计。侯景果不食言,皆妥善对待,大肆赏赐,全安置军中。这些人平时受惯城内王公将相的呼来喝去、拳打脚踢,如今侯景让他们翻身作主,吃香喝辣,自然唯有以死相报!这回,侯景赚翻了——反正赏赐的东西是梁武帝君臣买单!
战争的性质起了细微的变化,若前几日还算是北来叛贼(侯景)和边境豪族(夏侯家族等)的联合叛变,如今却变成了受压迫阶层的反抗!沾了这一点解放奴仆的色彩,若不是侯景杀戮过重,这次叛乱很可能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便会被名正言顺地冠以农民起义的称呼!
底层的怒火一旦被点燃,便会一发而不可收,即将吞噬整个建康城!
首先遭殃的是台城外的官民。这些人为何成了呆头鹅,不逃走,而是呆在城里受罪?很多人是既跑不动,也跑不了!
当时梁朝士大夫的穿衣时尚是崇尚宽衣阔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跟现在的戏袍相似。穿这样的“戏装”上路,出门时当然只能乘车,跟马匹也基本绝缘。整个城里头,根本看不见骑马的官员。
如果你非要骑马,那你在整个士大夫群里,简直就是另类,会被认作狂放不羁的不良少年!更荒唐的是,如果你刚好担任了尚书郎一职,那就只能和骑马说再见了,不然就会遭到弹劾。
假如没有战乱,一直乘车也不是坏事,可是好日子不打招呼地就到头了——侯景来了,城陷了。
士大夫们平时都是细皮嫩肉的,身子骨极为虚弱,寒冷、酷热更是受不了。现在奴仆翻身作主,自然无人给他们驾车了。别说跑,他们虚得连路也走不了。变乱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