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儿子啰唆,萧衍无奈,踌躇再三,终于应承,但还是语气很硬地说了一句:汝自图谋,勿令取笑千载!
父子态度之所以截然不同,与两人处境有关。萧衍本身老谋深算,明白侯景的居心所在;更重要的是,他反正已是鬼门关之人,宁愿一死,也不愿低头!而萧纲一则幼嫩,二则他可不愿同他父亲一样视死如归:他还要统治他唾手可得的万里江山。只要能蒙过去,日后一切好办!
而侯景计谋的得逞,最大的功臣其实是城外的援军,正是他们的拙劣表现,让城中之人绝望:比孤立无援更让人绝望的是,援军到了以后却按兵不动。
不过,梁武帝舍不得自己的太孙,下诏:石城公萧大款出质于侯景;各军不得进逼侯景。打得你死我活的双方终于在西华门外歃血为盟。结了盟,梁廷又有如此大的诚意,侯景该撤军了吧?可侯景毫无诚意,不仅赖着不走,连围城的栅栏都不拔除。
城里人急了,忙来催!
这难不倒侯景,他有的是理由,一会儿说:没船,动不了身;一会儿又说:我胆子小,怕援军跟踪。反正拖延的理由千奇百怪,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