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21
骨肉相残--到头竟是梦一场
作为世子,萧方等本是前途一片光明,可摊上这么个淫荡的母亲,所有的长处都填补不了这个窟窿。.2!芭!看.书¢王* ?勉?废′岳?独.他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早日去死。
压力来自他父亲,萧绎对他不冷不热,很是厌恶,完全没有父子情深的感觉。这感觉压抑了他好多年,直至有一天,他完全绝望了——他去拜见他的父亲,突然在大门上看到了一段文字,非常醒目,是他父亲写的,很是文采飞扬。
内容让人触目惊心,关于他母亲的,是她所有红杏出墙的淫荡故事。萧方等几乎窒息了,他刚刚用卓越的军事才华赢得了父亲的尊重,而几乎一夜之间,这种欣赏又变成了隔膜、厌恶、还有怨恨。萧绎“恨屋及乌”的力量太强了——他只记得萧方等是徐昭佩的儿子,忘了有自己的份。
萧方等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讨不了父亲的欢心。!如^蚊,惘? !免`废/岳?独.与其终日惶恐地活在这种厌恶的阴影下,倒不如痛痛快快地去死。
当然,死的方式要稍微壮烈些,不能像《孔雀东南飞》里那种窝囊的“自挂东南枝”,起码能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对这位世子而言,自寻短见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早先,他被召见去建康,适逢侯景之乱,虽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他依然执意前往。萧绎总算发了点善心,让人传话:你回来吧!
他只回了一句话:“昔申生不爱其死,方等岂顾其生。”这话说得很坚决,而且很不吉利,申生(春秋时晋文公的哥哥)便是死于愚孝,能有这种想法的人要自寻短见基本都是很成功的。
到了建康,几乎所有的援军都在敷衍,装模作样地舞枪弄棒,或者干脆撒腿就跑。而众人看到这位从江陵远道而来的小王子,却全然不顾,总是拼杀在最前面。大家都明白了,只有一个解释:他是来寻死的。
每一次立功,当然也是送死的机会,萧方等都不放过。因为只有选择死,或许还有生的希望——能得到父亲的谅解。¨兰?兰′闻`穴! ¨最*新′章*结!耕_歆?哙*
可萧绎依然无动于衷,他依然记恨爱妾的死和徐昭佩的淫荡,对萧方等所有的努力视而不见。要想让一个偏执狂停止他的偏见,唯一的办法是让他停止呼吸,所以萧方等看来是等不到头了。
替父亲分忧解难的机会,又一次来了,危险程度很高,可萧方等还是立马主动请缨了——所有能让父亲原谅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这是一场叔侄间的同室操戈。萧绎名义上是大都督中外军事,萧詧、萧誉这两个侄儿都归他管,可是如今天下大乱,这两位前太子的儿子都自立门户了,萧绎的号令在他们面前是一纸空文。
缘起是,萧绎称要讨伐侯景,让萧誉准备粮众。萧誉不理不睬,只有一句话:各自军府,何忽隶人?——大家一向各干各的,我怎么一下归你管了?
使者三返,无果。
萧绎老早要消灭这个心腹之患了,现在有了口实,当然要立即动手。不过且慢,都城沦陷,侯景未灭,这么大的国仇家恨,总不能全然不顾吧?不能先同室操戈吧?我们别忘了,攘外必先安内,是所有政客的选择,古往今来一向如此,不管奸猾的,还是愚笨的!
这次,萧方等必死的信心更足了,他一一与至亲道别:“是行也,吾必死之;死得其所,吾复何恨!”壮烈程度与荆轲易水之别很相当。
萧绎这回有了点不祥的预感,嘱咐儿子:你有水的厄运,要一路小心。
结果不幸被萧绎的乌鸦嘴言中,水果然是萧方等的克星。他兵败了,淹死在了麻溪,遗体被水冲走,尸骨无存。
噩耗传回了江陵,萧绎毫无痛楚——从漠然的嘴里我闻之死讯,我也同样漠然处之。不久,那位大名鼎鼎的徐娘也被逼令自杀——她选择了跳井。萧绎如释重负地结束了和这一对母子的孽缘:的确,儿子毫无过错,可他必须为他母亲接受惩罚。
对儿子,他都能如此,别人还能原谅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