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 第191章完结

第191章完结

可那个唱《敕勒歌》的斛律金又让高洋伤了心。\w?e\i?q~u\b,o^o-k!.?c,o·m_这耿直的老头,固执己见,认为高洋万不可称帝,还力劝杀掉怂恿高洋称帝的算卦师。 斛律金权高位重,又是父亲临终的托付之臣,他的反对很有分量。

虽再次碰壁,高洋并不轻言放弃。其实,高欢称帝的后援团很薄弱,主谋只有他的宠臣——高徳正,外加两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散骑常侍徐之才、宋景业。可他们只是业余时间研究天文图谶的掮客,毫无影响力。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给他支持,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可他才二十刚出头,如何才能杀出老家伙设置的重围?

为了笼络邺城的人心,得力助手高徳政也被先行安排去了河北。高洋上了路,他几乎要一人面对所有的旧将。他到了平都城,召集了晋阳的各路老将。在碰面会上,老家伙听到了这个晴天霹雳——我高洋欲行尧舜之事!

老家伙们并没有表现出除旧布新的欣喜若狂。+幻`想¢姬′ ,追~罪¨辛\漳!结-他们除了惊诧,还是惊诧;除了沉默,还是沉默。惊诧的是,大伙都没心理准备,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竟然要改朝换代,他连脚跟都没站稳啊!而且,很明显,除了他自己,背后并没有强有力的势力支持他。看来是他擅自作主,不知深浅而已!至于为何沉默,很明显,怕日后得罪高洋遭罪。

不过,还是有人反对:文士杜弼。他的理由很冠冕堂皇:万一称帝了,西魏以此为由杀过来怎么办?到时,不是咱们理亏吗?的确,虽然皇帝是摆设,但去掉这摆设,又会惹来万般麻烦。

不过这话很容易便被高洋的手下辩驳掉了——西魏宇文家老早想称帝了,肯定会效仿我们的,我们还是先下手为强。

杜弼无言了。不过,气氛还是相当地尴尬,老家伙们不反对也不赞成,沉默地让高洋受不了。

跑到邺城打点的高德政,拉选票的工作也做得一塌糊涂:不但没取得支持,还引起了官员骚动。邺城的太尉高岳、尚书高隆之、领军娄睿,都得到了高洋的书信。这群人的反应更为激烈,竟然直接从邺城骑马北来,要当面反对高洋称帝。¨我^得¨书_城· /更′歆_最\全?

受了这么大的挫折,高洋终于心灰意冷。他派人前去阻挠高隆之等人:知道各位勋贵的心思了,无须前来。

母亲反对,文士反对,父亲的所有朋友都反对,高洋气馁了,打道回府。他回到晋阳,一筹莫展,终日脸上浓云密布。煎熬了一个月,他再次受到了高徳政的鼓动,终于下定决心,密令邺城的杨愔将禅让诏册、九锡、劝进文表全部准备妥当。

可这回,马也来捣乱,竟然在出门时摔倒了。此时的高洋,已患得患失,以为此行很不吉利,多次犹豫不定。到了平都城,他失去了所有的勇气,不愿前往邺城。似乎,又再次要无功而返了。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42

像我一样疯狂——高洋颠倒的梦幻人生

这下可急了高德政这几个始作俑者,本等着高洋登基,自己跟着鸡犬升天,继而享受荣华富贵的,现在怎可功亏一篑?他们再次苦苦哀求高洋:事已至此,恐已泄露,怎可轻言放弃?

软磨硬泡之后,高洋终于下定决心,进入邺城登基。

邺城诸贵早已得到风声,被全部打点妥当,无人再有异议——大伙心里明白,这纯粹是找死了。元氏宗室更是噤若寒蝉。唯有高洋的堂叔高隆之一人还不识相,一看高洋在城南大兴土木,竟然上前询问:此为何用?

此时的高洋已是志在必得,他凶相毕露,一句话就把高隆之吓得半死:我自有用,君何必多问?尔欲灭族?

高隆之悔之已晚。此刻,他终于明白,这个以前常被他欺负的高家小二,已不再是那条闷声不响的小狗,已变成一头张开血盆大口的野狼。高隆之两次阻挠高洋,终于埋下杀身之祸——凡是高洋记下的仇,不管记对的,还是记错的,他都会报复!

接下来的事已是按部就班了,和任何一次改朝换代并无区别:下台者失魂落魄,伤心欲绝;登基者飞扬跋扈,穷凶极恶。元善见和妃子告别后,几乎是被强行拉上车,暂居于司马子如家中。

此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