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 第35章完结

第35章完结

这些词所写的形象,虽然也是大自然的景物,却蕴涵着更深一层的情意和思致。\x.i?a*o+s·h~u_o¢h·o/u_.`c^o?m-如果把这两类词中的形象做个比较,我们大概可以这样区分:前一类形象是以写物为主,其情趣不过是被外物偶然引发的感受;而后一类形象已经不完全以物为主,而是心与物的一种交感,是心中早有一份情意和思致,不过偶然被物所触发,不知不觉把这种情意融汇于物象之中,成为一种心物交感的流露。

还有一类则是全然以心中的情意和思致为主,不必有实在的外物形象,而由自己的心意创造一种形象来表现。例如:

去年祖饯咸阳道。斜日明衰草。今年相送大江边。霜打一林枫叶、晓来寒。  深情争供年年别。泪尽肠千结。明春合遣燕双飞。夹路万花如锦、伴君归。(《虞美人》)

这是完全以形象喻写一种在沦陷区中对故国的怀思。又如:

记向春宵融蜡,精心肖作伊人。灯前流盼欲相亲。玉肌凉有韵,宝靥笑生痕。  不奈朱明烈日,炎炎销尽真真。也思重试貌前身。几番终不似,放手泪沾巾。·看*书¨屋+小?说,王′ \首.发-(《临江仙》)

这是以形象喻写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及幻灭的悲哀。这些词中的形象,无论所写的是“咸阳道”、“大江边”,还是“灯前”、“玉肌”、“宝靥”,都不是眼前实在的景物,而完全是一种假想的象喻,是把抽象的情思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来表现。这三种不同的情意与形象结合的方式,顾先生运用得十分纯熟。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顾先生的词虽然有心用意,却不失于枯窘,写得既清新活泼又有深情远韵。

如果用西方的话来说,其“春宵融蜡”一首是很象征化的作品,而且整首词好似在说一个故事,一个事件,整个的故事是象征。还不是说一个语汇的象征而已,例如说松树经冬不凋是一个坚贞的象征,还不是这个意思,它是整个的,一个作品是一个象征。他写的是一个人用蜡做了一个蜡人,“记向春宵融蜡,精心肖作伊人”,记得一个晚上,“向春宵”,就是面对着那样一个春宵。¨x^i¢a!o~s^h\u/o_c-h+i·..c\o\m^中国语言是十分丰富的,有很多意思,春天,那么浪漫的、多情的、温柔的日子;“宵”,夜晚,那么安静的、沉静的时刻,常常你在白天时,有很多身外的、乱七八糟的事情,分散你的感情和你的心意,晚上的时候才能真正把你的心思集中。春天,而且是春宵,把融化的蜡“精心肖作伊人”,“精心”,是用了精微细致的心意,“肖”是像,“伊人”,那一个人,理想中的那一个人。我精心用蜡做了我理想中的一个人,非常美,非常真切,非常生动,而且“灯前流盼欲相亲”,深宵夜晚,所以是灯前,蜡人的眼光仿佛会流动,目光转动,眼睛是人的灵魂,眼睛像活了一样,能流动,似乎是在多情地看着我,而且表示了这么亲切的感情。“玉肌凉有韵”,摸一摸蜡人的肌肤,那么清凉润滑。“宝靥”是腮边,美丽的腮边好像在微笑,而且有一个浅浅的酒窝的痕迹,“宝靥笑生痕”,写得这么生动,这么真切,这么美丽。这是上半首。下半首的“不奈朱明烈日,炎炎销尽真真”,把情景突然改变了。无可奈何,又红又亮又热的像火一样燃烧的太阳晒在这个蜡人身上,“炎炎”像火一样,“真真”,是古人对所爱的人的一个称呼,“销尽”把所爱的蜡人完全融毁了。“也思重试貌前身”,我也想重新试一试,努力去再做一个蜡人,这个“貌”是个动词,杜甫有咏图画的诗“貌得山僧与童子”,“貌”是做出一个像来。就想做出一个像以前那么美的人,可是“几番终不似”,试了多少次,再也做不出先前所做的那么美丽的一个蜡人了,“放手泪沾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