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缘南开
一、第一次回国
因为我在海外多年,“人情同于怀土”,这是王粲的《登楼赋》上说的。!k\u?a`i+d+u·x?s?./n·e′t~我那时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北美讲课,每当我念到杜甫的《秋兴八首》第二首中“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这两句诗的时候,心里总是很感动,几乎都要落泪。因为那时我真的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是不是能回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回来。1970年,加拿大跟中国正式建交。我想国家都有正式外交关系了,我还不能回去吗?我就给大弟嘉谋写了一封信。当然我还是把信寄到我老家的地址察院胡同13号,实际上那时已经改成了23号。但是我家的房子没有改,我的弟弟还是住在那里,所以信是收到了。那时中国跟西方的联系还很少,我弟弟就拿着我的信报告给他的领导,他的领导同意他给我回信,他就写好了信给他的领导看了,然后当面封好给我寄回来。无论如何,我总算是跟家里联系上了。
1973年我就开始申请回国,那时我住的温哥华市没有中国领事馆,只是在渥太华有中国大使馆。那时我的大女儿还在,她已经结婚了,他们住在多伦多。多伦多离渥太华比较近,我是先坐飞机到了多伦多我大女儿家,然后是她陪着我去到渥太华的中国大使馆。那时中国驻加拿大的大使是章文晋,他的夫人是张颖,我对他们两位印象非常好。那天我到了渥太华中国驻加拿大的大使馆,章文晋大使的夫人张颖先出来接见了我,她说大使那里有客人,等一下再来接见我。\小_说+C?M,S, ?耕?芯\醉~全¨其实章文晋大使的客人就是一个中国古文物展览在加拿大的访问团,里边就有我的辅仁大学同班同学史树青,当然他们不知道史树青是我的同学,我也不知道史树青在这个访问团中。我跟张颖谈到中午,才跟章文晋大使和国内的访问团见面,我一眼就看见史树青了,真是意外相逢。
1998年与老同学史树青(右)在辅仁大学返校节合影
我第一次回国,是在1974年。那时我很单纯,也很兴奋,写了一首长诗《祖国行长歌》。当时还在“文革”之中,所以这首诗带着历史的痕迹,我在重新出版时写了按语:
此诗为1974年第一次返国探亲旅游时之所作。当时曾由旅行社安排赴各地参观,见闻所及,皆令人兴奋不已。及今思之,其所介绍,虽不免因当时政治背景而有不尽真实之处,但就本人而言,则诗中所写皆为当日自己之真情实感。近有友人拟将此诗重新发表,时代既已改变,因特作此简短之说明如上。
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银翼穿云认旧京,遥看灯火动乡情;长街多少经游地,此日重回白发生。家人乍见啼还笑,相对苍颜忆年少,登车牵拥邀还家,指点都城夸新貌。天安门外广场开,诸馆新建高崔嵬,道旁遍植绿荫树,无复当日飞黄埃。西单西去吾家在,门巷依稀犹未改,空悲岁月逝时床,骨肉重聚灯烛光;莫疑此景还如梦,今夕真知返故乡。,比,奇¢中/雯+蛧, ·已¨发/布*醉.新?蟑,节?夜深细把前尘忆,回首当年泪沾臆,犹记慈亲弃养时,是岁我年方十七,长弟十五幼九龄,老父成都断消息,失恃紧相依,八载艰难陷强敌,所赖伯父伯母慈,抚我三人各成立。一经远嫁赋离分,故园从此隔音尘;天翻地覆歌慷慨,重睹家人感倍亲。两弟夫妻四教师,侄男侄女多英姿,喜见吾家佳子弟,辉光仿佛生庭墀。大侄劳动称模范,二侄先进增生产;阿权侄女曾下乡,各具豪情笑生脸。小雪最幼甫七龄,入学今为红小兵;双垂辫发灯前立,一领红巾入眼明。所悲老父天涯殁,未得还乡享此儿孙乐,更悲伯父伯母未见我归来,逝者难回空泪落。床头犹是旧西窗,记得儿时明月光,客子光阴弹指过,飘零身世九肠。家人问我别来事,话到艰辛自酸鼻,忆昔婚后甫经年,夫婿突遭囹圄系。台海当年兴狱烈,覆盆多少冤难雪,可怜独泣向深宵,怀中幼女才三月。苦心独力强支撑,阅尽炎凉世上情,三载夫还虽命在,刑馀幽愤总难平。我依教学谋升斗,终日焦唇复口,强笑谁知忍泪悲,纵博虚名亦何有。岁月惊心十五秋,难言心事苦羁留,偶因异国书来聘,便尔移家海外浮。自欣视野从今展,祖国书刊恣意览,欣见中华果自强,辟地开天功不浅。试寄家书有报章,难禁游子喜如狂,萦心卅载还乡梦,此际终能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