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最有本事的皇帝:治世读刘秀 > 第314章完结

第314章完结

他沮丧到了极点!我的满腹韬略,我的指点江山,还有我的光荣和梦想……

邓禹失望极了,郁闷极了,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悻悻东归。~卡.卡_暁·说¨枉. ¢庚¢辛/醉!筷!

小邓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学问和能力是密切相连的,但又根本不是一回事。

有学问说明你懂得多,有能力说明你会干活儿。

光有学问只能说明你懂得多,顶多是个读书人;光会干活儿只能说明你是具体工作者,顶多是个熟练工匠。

谁要是能把学问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他将获得巨大的力量,将是很可怕,很难战胜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要“理论联系实际”。

冯异一直从正面证明,小邓目前则老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反例。

所以,毛泽东同志反复告诫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学风、也是作风上的要求。

小邓狼狈地来到华阴时,已是次年春天,也正是冯异积小胜为大胜,打得赤眉没脾气的时候。+山~捌*墈.书`惘* ′首^发`一见到冯异,邓禹就提出跟他联手,共同进攻赤眉。

这其实是严重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的。

很显然,小邓已经无权再插手关中战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快回洛阳,见刘秀复命,等待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对此,他当然不是不懂,但是,他实在想打个胜仗多少挽回点面子,又实在相信自己对刘秀的绝对忠诚和刘秀对自己的绝对信任,就把原则和纪律先放一放。

他认为联手冯异打赤眉,是自己此次西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选项了。

于是,他与邓弘一起,要求冯异跟自己联合起来,立即发动对赤眉的进攻。

一开始冯异是坚决反对这样做的。因为猛捶乱打、速战速决正是赤眉的长项,而对于肩负军事政治双重任务的冯异西征军,更需要的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冯异认为,自己这些天来正是这样严格执行刘秀的战略意图才取得不俗战果的。

由于小邓是刘秀面前第一红人,又是自己的上级(大司徒),冯异只好委婉而耐心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k?u?x*i-n?g~y!y¨.·c\o+m^他说:“我与赤眉军对抗了几十天,虽然多次俘获对方的猛将,但他们目前剩下的将士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渐渐地用恩德威信柔服他们,用武力速战破敌是很难的。皇上现在已经在东边派重兵扼住了几个咽喉要道,截住了敌人的东归之路,我在西边从容地打他们,按皇上的既定计划来破敌,才是万全之策。”

冯异的这番话虽然委婉耐心,意思表达得却清楚明白:对敌人只能智取,难以速胜。况且皇上已经布下了口袋阵,按既定方针打下去是没问题的。领导,您歇歇吧。

冯异说的这些既是刘秀的战略部署,也是目前战场上的客观现实,同时,他还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理念:柔服。

对于“柔服”这个理念,冯异的原话是这样表述的:“可稍以恩信倾诱。”

就是说,可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用恩惠和威信说服打动他们。

这个理念其实就是刘秀君临天下的理念,冯异深得真传,他理解得透,运用得活。

但是,这时的邓禹求胜利、顾面子心切,根本听不进正确意见,坚持安排邓弘出兵挑战赤眉,跟赤眉死磕。

赤眉在战斗里成长,付出了血的代价,也学会了不少招数。

他们上上下下渐渐明白,打仗其实跟种庄稼一样,要看天时变化,要根据实际需要换换动作,总之,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这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惜,赤眉过去打仗只知道使蛮劲,明白这个道理太晚了,那就只能在邓禹、邓弘身上试试了!正好,两邓目前不在状态。

双方激战几天,并没有分出高低胜败。

赤眉决定使个阴招。

这要是在刘秀、冯异那儿,叫做“兵不厌诈”。

这一天,在双方一阵对砍之后,赤眉假装败了,惊慌失措地逃走,连辎重也没顾得带上。

邓弘的手下一看赤眉丢下的车辆上堆满大豆等粮食,就纷纷跑过去争抢。大家都累了,都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