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近代国造舰船志 > 第87章完结

第87章完结

运输舰

清末海军时期,“福安”舰始终只是作为福建船政以及福建地方的舰船而存在,宣统年间统编海军巡洋、长江舰队时,“福安”没有被纳入国家海军序列。?丸¨夲!鰰¢戦/ .蕞?歆-彰¢截^庚`鑫·筷_根据《宣统元年份海军、水师第一次统计表》记载,“福安”当时以运输舰的身份和“元凯”、“飞捷”、“南通”、“定海”、“利济”等舰艇一起列在福建省的杂项兵轮名下。民国成立后,起初“福安”舰在各种公文档案中仍然是找不到丝毫踪迹,到了1914年,海军部的一份呈文中终于出现了“福安”的舰名,时任舰长为李国堂。从记载看,此时的“福安”已经从福建省调出,作为运输舰被正式编入海军,列在第一舰队编制内。(24)

1917年7月21日,时任民国海军总司令程璧光以演习为名,秘密调集“海圻”、“飞鹰”、“永丰”、“舞凤”、“同安”等五舰驶离上海杨树浦码头,佯装开往浙江象山洋面操演,准备至象山后立即南下广东支持孙中山筹建护法政府。?艘^嗖·暁`说^徃¢ ¨埂*欣?最,全`当时正巧“福安”舰和“豫章”舰停泊在象山港,五艘护法军舰途经象山时见到二舰,“挈之偕行”。“福安”舰就此加入了护法舰队,而后竟永远留在广东,再未编入中央海军。(25)

随同护法各舰抵粤后,“福安”舰长李国堂被调任为鱼雷炮舰“飞鹰”的舰长,留下的遗缺由福建籍军官周思贤接任。当年末,旨在推翻北京政府的护法战争全面爆发,“福安”舰曾于1917年12月14日载运护法陆军,在“海圻”等军舰配合下,成功登陆占领潮汕,首度展示其作战价值。随后的战争中,更是在海面来往奔波,运兵载物,行踪显得格外活跃。

广东政府时代,停泊在黄埔的“福安”舰。

1918年护法舰队司令程璧光因与孙中山不睦而遭神秘遇刺,紧接着又发生了南北议和、孙中山被驱逐出粤等事件,广东的政局从此陷入纷繁混乱中。两年之后,在陈炯明粤军的支持下,孙中山再度回粤。_j_i*n*g+w`u¢b.o?o.k!._c`o_m*因对自己离粤期间海军倒向军阀的举动深感不满,1922年孙中山密令自己深信的长洲炮台司令陈策和海军参议温树德联络舰队中的非闽籍官兵,发起夺舰驱闽行动,将包括“福安”在内的所有广东海军舰只上的福建籍官兵驱逐殆尽。

夺舰事件刚刚结束未久,广东省很快又发生陈炯明因不愿出兵参加军阀混战,而与孙中山政见不合,进而发生炮轰总统府的严重政治事件。孙中山逃入江中军舰,先后在“宝璧”、“楚豫”、“永丰”等舰避难,率领部分舰只炮轰广州一带,与陈炯明武力对峙。后孙中山因对“永丰”等舰官兵的犒赏许诺未能兑现,再度被逐离广东。

1923年借助滇、桂军阀的力量,孙中山三度回到广东,击溃了曾经帮助他驱逐广东军阀的陈炯明部革命军,成立自己任陆海军大元帅的广州革命政府。原广东海军司令温树德因恐海军在孙中山离粤后支持陈炯明的行为会遭致报复,率“海圻”、“海琛”、“肇和”等军舰北叛投奔吴佩孚。原来南下的护法舰队此时只剩下了“福安”、“飞鹰”、“永丰”、“舞凤”等残弱军舰,经孙中山整编为广州革命政府练习舰队,由大元帅府直接管辖。“福安”虽然只是一艘运输舰,武备也并不强大,但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