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汪洋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有点儿欺人太甚,好,我就走一趟。^1^5~1/t/x/t`.~c?o^m+秦总,你去让李杨给我约一下他们局长。”
秦南走出去后,汪洋又问道:“张和,你刚才说的他们总部的鉴定有没有给我们出示一个书面材料?”
“没有,没有出,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一桩什么样的案子,当他们鉴定完后,才接到了我们省城经销总部的电话,他们也就是在接到了那个电话后,才知道那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他们就胆怯了,说起话来的口气也不是那么硬了。”
“那他们也不至于拿自己家的品牌和信誉开玩笑吧?”
“汪总,如果问题搞清楚了的话,那就是丑闻。如果让新闻单位披露出去,那这个品牌怕也就完了。”
汪洋在地上来回走着,他点起了一支烟,不断地吸着。秦南走了进来:“李杨不在,出去办事了,等他回来再说吧。”
“正好,那就暂时先不和他说吧。~比-奇.中/蚊·惘. ′无!错¨内,容·先等一等,我们这样去还是等于徒手和他们的重武器较量。”说到这儿,汪洋又对张和说道:“想办法,还是要想办法让他们的总部做出鉴定,既然我们的色拉油没有什么问题,那就应该拿到那一纸鉴定。否则,我们不好交代,不好和几百万的读者交代。你们想办法,越快越好,必须给我拿到。”
“汪总,那还能来得及吗?那需要多长时间呀,我看我们还是去市工商局说明一下,澄清了,也就不用交那些罚款了,那些色拉油……”
“不行,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不能只等着别人去给我们说清楚,得我们自己向读者交代。就按照我的意见办吧,越快越好。我就要那张纸,哪怕是上面只写几个字我都不管,我们绝不能就这样任其自然。”
张和走了,办公室里只剩下汪洋和秦南。就在这时,门又开了,走进来五六个人,那些人都是各个部门的编辑记者,其中有人拿着当天的《宁阳纪事报》,不少人进门就气哼哼地吵着。
汪洋和秦南很快明白了,那是因为他们手里拿着的这份当天的《宁阳纪事报》上,登出了一条让他们不能容忍的消息。?白`马`书/院? *嶵^鑫·漳~劫!更!欣^快,那条消息的大意说:本市的一家报纸,在今年的报纸订阅促销活动中,购进了假冒明珠牌色拉油用于促销活动,坑害消费者。这批假冒色拉油,日前已被市工商局查封。
这个消息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点出这件事是宁阳都市报所为,可明眼人都会知道这是哪家报纸的事。汪洋尽力平息着自己的情绪,他没有在他们面前多说什么。最后,他还是把那些人劝走了,秦南也跟着走了出去。
半个小时后,汪洋离开办公室,去了市委宣传部。只有李林副部长在部里,汪洋把《宁阳纪事报》登载的消息拿给他看。他看完后,也同样非常气愤,他说道:“他们这样做是严重违反报业行规的行为,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他们这么做不就把你们的形象给搞完了吗?”
“李部长,我上次来部里时就已经说过,问题是我们那些色拉油根本就不是假货。他们这样做,是一种极不光彩极不正当极不合理的竞争行为。我现在开始怀疑这是一个阴谋,是针对我们《宁阳都市报》施展的一个阴谋。我们正在调查。”
“等部长回来后,我马上把这件事情向他汇报。不管怎么样,这件事,得找他们交涉,以后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我是不可能和他们交涉的,我如果去找他们的话,那是自找没趣,人家也没点我们的名字,我去找人家,人家不是有好多话可以回应吗?”
下午的编委会完全出乎汪洋的意料之外,他们没有在印刷厂改制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汪洋没有想到,那天讨论起来都很反感,甚至只有他自己和秦南同意做的关于印刷厂改制的事,竟然在这次会上异常顺利地通过了。他们研究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就是先把改制的方案公布于众,公开征集社会资金的参与,然后再在那些企业中进行选择。他们更多地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