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46章 万里归木铸忠魂

第46章 万里归木铸忠魂

光绪元年(1875年)春,长沙,湘江的春汛裹挟着上游融雪的寒意,奔腾而下。?卡~卡.晓.税`枉, ^更~鑫¨最^全,

长沙大西门码头,却是一派与料峭春寒截然相反的喧嚣景象。

湖南提督周宽世一身戎装,按剑伫立在码头石阶的最高处,面色沉凝如铁。

他的目光穿透薄雾与攒动的人头,紧紧锁住江心那几艘吃水线深得惊人的漕船。

船上,粗大的绳索如巨蟒般缠绕捆绑着的,正是远在西北前线的刘锦棠将军不惜重金、万里托付,从各处搜求而来的金丝楠木巨材。

这些历经沧桑的巨木,色泽沉郁,纹理间金丝暗涌,在湿冷的空气中闪烁着内敛而尊贵的光泽,宛如蛰伏的蛟龙。

岸上,数十匹精壮的骡马打着响鼻,喷出团团白气,似乎已预感到即将翻越湘乡群山的险途艰辛。

周宽世收回远眺的目光,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对身旁肃立的副将道:

“松山公(刘松山)为国捐躯,血染疆场,身后竟无子嗣承祧!锦棠将军远在西北,心系故土,此万金求材,大兴土木,既是为己身营建宫保第以彰功业,更是为松山公营建不朽之祠,慰其忠魂,续其香火!此役,关乎‘忠义’二字,关乎刘氏一族百年荣光,亦是锦棠将军托付于周某的重任!若有半分差池,你我皆无颜面对将军于九泉之下!”

副将神色一凛,抱拳沉声:“军门放心!标下定当竭尽全力!”

船队溯湘江、入涓水,抵达湘乡县城码头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通往山枣村的路,不过是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的羊肠小径,一侧是陡峭如削的绝壁,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幽涧。

卸下的楠木巨材和沉重的汉白玉石雕,被置于特制的、带有巨大木轮的拖架之上。每一根金丝楠木,都需二三十名精壮汉子肩扛背顶,喊着低沉而雄浑的号子,一寸寸地挪移;

那些雕刻着瑞兽祥云的汉白玉巨石构件,则由骡马在前奋力拖拽,数十人在两侧及后方拼死推扛,方能缓缓前行。

天公偏不作美。连绵的春雨不期而至,将本就崎岖的山道彻底化作一片泥泞的沼泽。

泥浆深可没膝,每一步拔出都带着沉闷的“噗噗”声。

骡马奋力蹬踏,粗壮的腿深陷泥淖,发出痛苦的嘶鸣。-0′0¨小.税?惘~ .埂?欣,嶵¨快_

汗水、雨水、泥浆在汉子们裸露的脊背上肆意横流,号子声在湿冷的雨雾中变得嘶哑而艰难。

每一次拖架陷入深坑,都意味着数倍的时间与力气的消耗。

周宽世身披厚重蓑衣,如铁铸般立于道旁一块凸出的巨岩之上。

雨水顺着他严峻的眉骨滑落,深陷的眼窝里目光如鹰隼,死死盯住泥泞中那如同受伤巨蟒般挣扎前行的队伍。

他沉默如山,唯有紧握的拳头透露出内心的焦灼。

一次险情陡生:一匹骡马力竭失蹄,连带沉重的汉白玉石雕底座猛地侧倾,眼看就要坠入万丈深渊!

千钧一发之际,周宽世一声暴喝,如猛虎般自高石扑下,与数名反应最快的兵卒以血肉之躯死死抵住那冰冷的庞然大物!

肩头与石雕锐利的棱角猛烈撞击,剧痛传来,他闷哼一声,牙关紧咬,额上青筋暴起,直到众人合力将险情化解。

蓑衣碎裂,肩头渗出的血迹迅速被泥水染成暗红。

这支承载着忠魂与重托的队伍,在泥泞与险峻中一寸寸地挪移,留下的是深重的车辙、杂乱的蹄印、淋漓的汗水和一种近乎悲壮的坚忍。

数月之后,盛夏的烈日炙烤着湘乡山枣村那片开阔的坡地。

最后一根金丝楠木,最后一件汉白玉石雕,终于历尽劫波,安然抵达。

刘锦棠虽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北军帐,但他的意志,通过一封封加急军报和周宽世这位忠诚的执行者,早已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周宽世站在堆积如山的珍贵建材前,长长舒了一口气,数月来的风霜疲惫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些许慰藉。

他抚摸着那巨大的、象征着威严与不朽的狻猊、赑屃石雕,冰凉的触感直透心底。

他仿佛能感受到刘锦棠信中那沉甸甸的嘱托和未能亲送叔父的锥心之痛。

“松山公……”周宽世对着西北方向,低声自语,语气无比郑重,“锦棠将军之托,周某幸不辱命。您的不世功勋与忠烈之魂,定将在这故土之上,永享人间香火,光照千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