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宅中戏精求生记 > 第29章 秋租账上

第29章 秋租账上

晨雾还未散尽,苏若苕揉着发涩的眼睛推开房门,就见小桃抱着一摞蓝布包袱候在廊下。?w_a~n,b!e?n`g_o^.?c/o~m*"小姐,刘伯天没亮就打发阿满送了新蒸的菜团子来,还说佃户们都等在祠堂前了。"

她低头瞥见自己昨晚随意搭在臂弯的月白衫子,前襟还沾着算盘珠子蹭的墨迹——这倒好,省得换衣裳装端庄了。

苏若苕对着铜盆掬了把冷水拍脸,指腹摩挲着腕间那串从观音庵带回来的菩提子,想起昨夜翻来覆去看了三遍的旧账本。

生母当年管田庄时,总爱在账册边角画小莲花,此刻那些淡墨的花瓣在烛火下泛着暖光,像在替她捏着把劲。

祠堂前的老槐树下,二十几个佃户缩着脖子搓手。

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认出苏若苕,慌忙要跪,被她三步并作两步搀住:"刘伯您这是要折我寿?

昨儿还听您家小孙子说,我给他编的草蚂蚱能跳三尺高呢!"

人群里响起几声闷笑。

刘伯抹了把脸,粗粝的手掌蹭得胡茬扎响:"苏小姐,昨儿那事......"

"今儿就说今儿的事。"苏若苕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观音庵的老主持说,我娘当年管账时,总爱把算盘搁在供桌底下——"她抖开油布,露出本边角磨得发亮的旧账册,"您瞧,这是大旱三年的实收记录,亩产二斗五升,连哪户交了半升稗子凑数都记着呢。/s′i,l,u/x-s¨w..-o\r_g\"

人群渐渐围拢过来。

那个昨晚哭着说被按手印的年轻媳妇攥着怀里的小娃,试探着凑近:"苏小姐,我家那三亩洼地......"

"您说,我记。"苏若苕把算盘往石桌上一搁,竹笔在新账本上敲得哒哒响,"刘伯帮着核田垄,阿满去拿量谷斗——咱今日就把每块地的肥瘦、水旱都标明白。

往后交租不用摸黑签纸,日头底下算得明明白白,谁也甭想在账本子上动歪脑筋!"

有个黑瘦的汉子突然抹起眼睛:"当年少夫人也是这么蹲在田埂上,拿草棍儿给咱们画亩产图......"

苏若苕的笔尖顿了顿。

她想起生母牌位前那盏总也不灭的长明灯,想起老夫人昨天说"你娘若在,定要夸你"时泛红的眼眶。

竹笔在"刘大柱家三亩洼地"旁画了朵小莲花,和旧账册上的痕迹严丝合缝。

日头爬到头顶时,石桌上堆了七本写得满满当当的新账。

苏若苕揉着发酸的脖子首起腰,正撞进老夫人的视线——不知何时,老夫人坐着软轿到了祠堂后角,王妈妈捧着个锦匣站在轿边。#?兰°?e兰D文?t学

"祖母!"苏若苕慌忙要行礼,老夫人却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她沾着草屑的发间:"跟我回主院。"

主院正厅的八仙桌上,苏若苕展开用红笔标得密密麻麻的图表。"去年田庄实收稻谷三千七百石,按大晋律例,佃户缴三成交租,该是一千一百一十石。"她指尖划过"虚报两千五百石"那行字,"多出来的一千三百九十石......"

"都进了悦来当铺的账。"老夫人突然开口,声音像浸了冰碴。

她打开锦匣,露出叠盖着当铺朱印的借据,"王里正他娘上月在悦来当掉半幅宋绣,我让人查了流水——从三年前开始,每年秋租多报的部分,都折成现银进了这当铺。"

苏若苕瞳孔微缩。

她早猜到有后手,却没料到老夫人比她更快一步。"孙女装糊涂惯了,倒让祖母先查着了。"

"你当我这把年纪的人真瞧不见?"老夫人的拐杖点了点她的账本,"昨儿在祠堂,你故意把观音庵的账册翻得哗哗响——当我不知道你是要引蛇出洞?"

正说着,院外传来踢踢踏踏的脚步声。

王里正被两个护院架着拖进来,裤脚还沾着昨晚的尿渍,见了老夫人"扑通"跪下:"老夫人明鉴!

都是二姑娘逼小的!

她说主母要给二姑娘备嫁妆,少不得要......"

"住口!"西厢房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

苏若菱披头散发撞进来,发间的珠钗歪在耳后,"你个狗东西胡说八道!"

"二姑娘上月送我的杭绸还在库房呢。"苏若苕托着茶盏笑,"对了,那匹月白的,您说要'给主持添香油'——可主持说,您特意交代要'包旧账册'。"

苏若菱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望着老夫人越来越冷的脸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