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宅中戏精求生记 > 第158章 玉佩寻踪

第158章 玉佩寻踪

城南破庙的断墙在月光下投出狰狞的影子,苏若苕裹了裹月白斗篷,靴底碾碎一截枯枝。/w*a′x?s\w`.*c~o`m?

顾砚之的玄色大氅扫过她身侧,带起一阵松木香:"庙前有三株老槐,碑在西厢房后——你母亲信里写的?"

"嗯。"苏若苕摸了摸袖中温凉的玉坠,指尖在帕子上蹭了蹭。

她在庵堂管了十年香客捐银,此刻却比当年给老夫人算五十两香油钱时还紧张。

小林子举着灯笼凑过来,火光映得他鼻尖通红:"姑娘,我来刨土?"

"且慢。"顾砚之忽然扣住她欲按向石碑的手,另一只手从腰间摸出白绢,"土腥气重,沾了手夜里该痒了。"

苏若苕看着他认真包她手背的动作,喉间突然发紧。

十二岁在庵堂读书时,他也是这样,见她翻书沾了墨,默默递过自己的帕子。

她清了清嗓子:"顾世子,你再这么细心,我该怀疑你是来当丫鬟的了。"

"苏姑娘若需要,在下倒也愿意。?咸e鱼1看*)?书{?? }?已{发1_]布}最*新2章=?节.′="顾砚之垂眸轻笑,指腹在她腕骨上轻轻一按,"挖吧,我盯着呢。"

石碑下的土比想象中硬。

苏若苕用帕子裹着指甲抠了两下,顾砚之己经抽了腰间短刃,三两下撬松了土块。

小林子的灯笼晃了晃,照见土里露出半截暗红木角。

"找到了!"苏若苕指尖发颤,把木牌上的泥渍擦净。

泛黄的木纹里,"林家旧址,西山别院"八个小字像刀刻的,"西山别院...我好像听老夫人提过,说祖父年轻时在西山有处静养的庄子。"

顾砚之从怀里摸出个檀木匣子,掀开时是一叠泛黄的旧纸:"侯府典籍房的记录。

承安西年,林氏后人林昭远奉调回京任大理寺少卿,途经潼关遇袭,随行三十人仅存一幼童。"他指腹划过纸页折痕,"林昭远的官印样式,和你母亲旧帕子上的暗纹一模一样。μD\萝£eo拉¢_小^*£说?3: ¤??无.?错-|内3容*?"

苏若苕猛地抬头,月光正落在她发间银簪上:"所以信里的'林',是林昭远的后人?"

"极有可能。"顾砚之将木牌与旧档并排放着,"你母亲能接触到这些,说明她...或许也卷入过当年的事。"

"姑娘!"小林子突然扯她衣袖,声音发紧,"我爹活着时总说,老太爷每次从西山别院回来,茶盏都要摔两个。

有回我给他捶腿,他醉醺醺念叨:'林家的孩子,不该活下来。

'"

"祖父知道?"苏若苕只觉后颈发凉,母亲的死因、自己被养在庵堂的十年,此刻像乱麻般缠成一团。

她捏紧木牌,"去西山别院。

现在。"

顾砚之的乌骓马跑得比夜风还急。

苏若苕坐在马背上,听着身后小林子的马车颠簸声,忽然想起方才在破庙,顾砚之把短刃收进鞘时说的话:"若有埋伏,我护着你。"

西山别院的朱漆大门在夜色里像张吃人的嘴。

顾砚之刚勒住马,二十道黑影便从院墙上翻落,刀刃出鞘的嗡鸣惊飞了枝头寒鸦。

为首的黑衣人蒙着面,刀尖子首指苏若苕咽喉:"奉命守此,擅入者死。"

顾砚之旋身挡在她前面,玄色大氅被刀风掀起一角:"谁的命令?"

黑衣人不答,刀光又压近半寸。

苏若苕心跳得耳膜发疼,却想起母亲旧帕子上的并蒂莲——那是她绣给未见面的孩子的。

她深吸一口气,从颈间拽出玉坠:"你们若真是林家旧部,该认得这玉。"

月光漫过玉坠上的云纹,为首黑衣人突然浑身一震。

他单膝跪地,刀"当啷"坠地:"林氏暗卫左九,见过少主。"

"少、少主?"苏若苕手指攥得发白,"你们...认的是当年那个幼童?"

左九额头触地:"林氏暗卫世代立誓,护林氏骨血周全。

当年小公子被送进苏府时,老主人说过,若见此玉,便知少主还在。"

苏若苕只觉天旋地转。

顾砚之反手握住她发凉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手套传来:"苏姑娘,你母亲的信..."

"她让我寻林氏后人,可林氏后人...可能就在苏府?"苏若苕喉头发涩,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三更了。

"姑娘!"小林子从马车里探出头,"老夫人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