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它

繁体版 简体版
打开它 > 假如这不是唐朝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

前期的时候,他的人生顺风顺水。*萝\拉′暁.说? ¢埂`歆·醉~全^从7岁咏鹅,到齐鲁闲居写下的大量隐逸诗,再到从军路上写的边塞诗,回长安后创作的以《帝京篇》为代表的长篇歌行,一直到扬州起兵写下的《讨武氏檄》,成就和声誉直线上升,一浪高似一浪。在唐初人才济济的文坛上,技压群芳,稳居盟主的地位,成为“初唐四杰”之一,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后期仕途波折,骆宾王从军边塞,功业无成,心情寥落,但这期间写的军旅诗,情真意切,开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河。他返回长安之后,政治上依然不被重用,10年不升官,仍旧沉沦下僚,但却写出了《帝京篇》《畴昔篇》等著名歌行,不仅名动京城,而且把这种艺术形式推向新的高峰。在被诬入狱以后,骆宾王更以满腔悲愤,创作了《在狱咏蝉》《萤火赋》等名篇,既为自己抒志辩诬,也为文坛增光添彩。

对于初唐四杰,后世“诗圣”杜甫曾作诗《戏为六绝句》之一说: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我~地,书\城* /追?醉^歆,漳+結¨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现在要说的这个人,是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同时也最富浪漫情怀的诗人,李白的伟大早已经超越了语言所能表达的极限。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为了与后来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的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纨, · ·鰰*占, ′哽?新`最\全,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中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25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10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朝宗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3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